探讨小学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作者: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14 点击:
“一师一优课”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音乐小组尹强老师的音乐欣赏课《天堂》也获得了国优的好成绩,在如此好的大环境下,于是组织小组成员以此为契机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现就在此研究阶段的疑虑和本人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的几点误区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此之前,我认真的阅读了新课标,翻阅了相关的资料,拜读了很多同行们的文章。从新课标中我领悟了音乐欣赏在音乐课中真正的教育价值,从同行们的文章中学习了音乐欣赏课的诸多形式和方法,更是从老师们的一堂堂实践课中体会到了音乐欣赏课的无限魅力。虽然如此,但真正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还是很难走出以下几点误区
一、误区一,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中过于重视“兴趣”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里谈到,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课程基本理念也谈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些都提到了“兴趣”二字,但大家别忘了音乐本身的特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特别是在音乐欣赏中我们更应该遵循这种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如在欣赏弦乐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中,有教师就为了激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偏偏起舞表现雨中乐的情形,通过乐器表演雷声。这样虽然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但对于“听”的艺术却忽视。听是欣赏课最主要的形式,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才能获得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更好的去表现“电闪”“雷鸣”的音乐情节,达到真正的兴趣浓厚。又如有老师在《龟兔赛跑》在欣赏教学中,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却忽略了“乌龟”和“兔子”极具特色的音乐体验,以致在表现音乐时学生的哄闹。这都是忽略了音乐欣赏以听赏为主的本质,如果老师在表现音乐前引导学生细细地去聆听,分析了解音乐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特征,再去表现,效果会更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兴趣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本身的特质。这样我们也不会为音乐欣赏课中要达到实质性效果的欠缺而胡乱设计了。
二、误区二,小学高段音乐欣赏教学中轻易忽视“关系”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感受与欣赏中,在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其3-6年级的要求都有别与1-2年级,也就是说小学高低段的音乐欣赏还是不能大同小异的一概而论。特别是在音乐的形式、体裁、作者、国界等种种关系不能轻易忽视,更要从音乐本身出发挖掘其强大的感染力,既体现了欣赏音乐的教育意义,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以音乐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尹强老师执教的《天堂》为例,在国歌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很容易把它上成历史课一样,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枯燥感又丧失学习兴趣。最好的做法是找关系,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中找关系,从作者的创作背景中找关系,从音乐的创作体裁中找关系。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更为贴切,并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学习愿望。在音乐欣赏《天堂》中。老师睿智的教学设计让各种关系相融相嵌巧妙结合,为了让学生解腾格尔创作天堂的背景,这时找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有民族性,有情感性,有音乐性。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中伴奏乐器的四大件,这时找的关系是亲身体验与听觉的感官变化相结合,淋漓尽致的让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美妙。如此看来,在小学欣赏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有睿智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更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切莫走入教学的迷茫与误区。
在此之前,我认真的阅读了新课标,翻阅了相关的资料,拜读了很多同行们的文章。从新课标中我领悟了音乐欣赏在音乐课中真正的教育价值,从同行们的文章中学习了音乐欣赏课的诸多形式和方法,更是从老师们的一堂堂实践课中体会到了音乐欣赏课的无限魅力。虽然如此,但真正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还是很难走出以下几点误区
一、误区一,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中过于重视“兴趣”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里谈到,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课程基本理念也谈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些都提到了“兴趣”二字,但大家别忘了音乐本身的特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特别是在音乐欣赏中我们更应该遵循这种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如在欣赏弦乐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中,有教师就为了激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偏偏起舞表现雨中乐的情形,通过乐器表演雷声。这样虽然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但对于“听”的艺术却忽视。听是欣赏课最主要的形式,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才能获得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更好的去表现“电闪”“雷鸣”的音乐情节,达到真正的兴趣浓厚。又如有老师在《龟兔赛跑》在欣赏教学中,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却忽略了“乌龟”和“兔子”极具特色的音乐体验,以致在表现音乐时学生的哄闹。这都是忽略了音乐欣赏以听赏为主的本质,如果老师在表现音乐前引导学生细细地去聆听,分析了解音乐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特征,再去表现,效果会更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兴趣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本身的特质。这样我们也不会为音乐欣赏课中要达到实质性效果的欠缺而胡乱设计了。
二、误区二,小学高段音乐欣赏教学中轻易忽视“关系”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感受与欣赏中,在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其3-6年级的要求都有别与1-2年级,也就是说小学高低段的音乐欣赏还是不能大同小异的一概而论。特别是在音乐的形式、体裁、作者、国界等种种关系不能轻易忽视,更要从音乐本身出发挖掘其强大的感染力,既体现了欣赏音乐的教育意义,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以音乐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尹强老师执教的《天堂》为例,在国歌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很容易把它上成历史课一样,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枯燥感又丧失学习兴趣。最好的做法是找关系,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中找关系,从作者的创作背景中找关系,从音乐的创作体裁中找关系。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更为贴切,并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学习愿望。在音乐欣赏《天堂》中。老师睿智的教学设计让各种关系相融相嵌巧妙结合,为了让学生解腾格尔创作天堂的背景,这时找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有民族性,有情感性,有音乐性。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中伴奏乐器的四大件,这时找的关系是亲身体验与听觉的感官变化相结合,淋漓尽致的让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美妙。如此看来,在小学欣赏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有睿智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更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切莫走入教学的迷茫与误区。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专题培训心得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