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例如,双减政策主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上讲解感知和课后服务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内容知识,利用一切多媒体设备展示平台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后活动,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创造空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创建多模式统一的音乐多元模式课程。鼓励学生在线生活使用虚拟工具来演奏,更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并对深入了解整个课程的美育意义。
此外,美育的过程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知识,还需要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人物,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双减政策下以多元教育模式为发力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观各种博物馆、景点和名人故居等,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展示音乐美育的价值。
2.3 解析音乐教育内容,推进美育学习广度深度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实践要对所有音乐内容进行分析,促进音乐美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除了学习时间和课程教学过程的巨大差异外,双减政策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情感表达,还要融入到生活环境中,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只老虎》时,学生们大多都听过这首歌,很容易跟着唱来掌握音乐的节奏,但对音乐内涵却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双减政策的优势,在课后和学生们深度交流。问为什么两只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并引导学生们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尊重每个人、动物,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完成美育的有效推进。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应用和实施为小学音乐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音乐教师也应关心学生的美育教育,完成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从细节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课程内容,培养良好的情操。教师要以音乐课为先导,落实双减教育政策,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课,支持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视野,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音乐美育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婷,曹嵘.音乐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艺术评鉴,2021(24):84-86+96.
[2]陈嘉.基于美育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202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