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浅谈音乐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学音乐教学有感

作者:张满玲   来源 :网上学习 书面学习 个人经验   发布时间:2024-05-06   点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极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古语讲: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其器,音乐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所以我们必须过语言关,才能真正上出好音乐课。

  关键词:精练 准确 生动 语速 激励 文化修养

  教育语言按育人的需要可分为激励语,批评语,暗示语,表扬语等,对这些语言我们应该作到精确规范,生动形象 讲究方式方法。并且应该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有些教师语言发音不够准确,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更有甚者,还要夹杂一些与课堂知识无关的口头语,这样势必影响课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任何知识都是严密的,系统的,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授课任务有条不紊毫无遗漏的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有精练的语言,“精”有少的意思,但少并不等于有知识的纰漏,它还要“确”,要把每句话都说到点上,击中要害,一针见血,不可拖泥带水,反复罗嗦,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发音准确精确化,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还要生动形象。

  古人云:言于心声,慧于心而秀于于言。如果语言的运用贫乏,索然无味,学生听起来也会乏味不堪,因此教师应该自觉掌握必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发音,吐字,运气,共鸣,停顿,重音上熟练运用。讲课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朗朗上口,书面语的结构一般较严谨,句子较长,联合成分多,气势畅达,但是这种长句往往使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不能只按书面语言照搬下来,应该结合适当的口语,使课堂语言既严密准确,又容易理解,

  注意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基调与教学内容的的基调要一致,课堂语言的语调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基调,宏观概念讲,它需要抑扬顿挫,声音有高低,速度有快慢,需要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浅显简单的知识可以在速度上稍快一些,声音不要太高,而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则要相应的放慢速度,语气加重,声音加大,使学生字字句句在头脑中引起反应,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的欲望。

  中学生的特点是既有着敏锐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语言也应该因针对的对象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又有理有据,避免含糊不清的词汇的出现,音乐中的抽象语言的运用和形象语言的运用是不冲突的,这也是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教学的重要标志。因为音乐这一科目既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又有其胜于其他科目的感性特点,教师明白了这些,自然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彩,到位,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对课上的知识有充实体验,和深刻的记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语态的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每字每句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了信心才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产生学习的渴望,并且它会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学习精神。

  激励是主体,然而我们也并不是只停留在此,有时批评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关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师才会出高徒,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鼓励而不指出学生的错误,那么激励就成为了纵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批评的措辞和合理性,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我们以上谈到的是语言的运用手段,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真正提高教师语言艺术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良好的手段上,手段是途径,再好的途径也并不等于实质的内容,那么内容来自哪里?要达到字字有内容,句句有分量。我们说,内容和分量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教师的文化修养不够,那么再好的途径也是无济于事,没有内容的语言是最干瘪乏味的语言,因此我认为语言的真谛其实就是文化的内涵,

  我们的音乐教育今天所处的历史背景也向音乐老师的综合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领域越来越体现要求改变学科本位,打破学科界限,寻求学科融合的新趋势,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更高的文化修养,才能转化成音乐艺术语言传达给学生,否则,就不能胜任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成为落伍者被社会所淘汰。

  音乐一向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部好的作品势必有其自身存在的其他相关因素,除了与之相关的姊妹学科外,甚至可以涉及到史,哲,地,数,理,化等一些基础学科,。他们之间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姊妹学科包括文学,舞蹈,电影,戏曲,美术等学科。另外还有音乐史,及理论,和声,曲式,等音乐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无疑会大大丰富我们教师的语言,

  当你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时你一定要告诉学生他与那个年代伟大的人民和进步思想的关系。当你带学生听《黄河大合唱》时你要告诉他们那是一个怎样的历史年代的缩影,作者是怀着怎样的爱国激情写下这部气势宏大的作品。当你在给学生分析曲式结构式时你自身对和声旋律音乐伴奏的理解又有多少?如果我教师理解的很肤浅,那么我们的语言又如何站的住脚?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教师的文化修养提高了语言自然就深刻 充实,使人感觉掷地有声,触动灵魂,学生视老师为无所不能,他们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只会机械的背诵课本知识,对相关知识如音乐理论,作品出处,历史背景等相关文化一无所知,那么你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单一的,毫无意义的,对于教师而言,你的课是失败的。

  教师必须熟悉和精通音乐教材的相关知识以及各部分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有资之深才能左右逢其源,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才能准确的驾驭课堂上的语言,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当中,使课上的语言更加精彩。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