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特色乐器走进农村初中课堂的初步探索——以陶笛为例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倪暄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7-17   点击:

  摘要: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常常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和教师专业水平有限等问题难以开展。因此,选择合适的乐器十分重要。以陶笛为代表的特色乐器,有其历史文化渊源,又兼具简便易学、适合齐奏等特征,正适用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在农村初中的器乐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乐器本身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环节,发挥特色乐器的独特优势,还需特别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并将音乐技能融会贯通。

  关键词:特色乐器;农村初中;器乐教学;

  “器乐进课堂”号召以来,各省市中小学校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器乐教学实践。城区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丰富的欣赏体验,学校能够根据培养目标或创新需要选择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乐器,如手风琴、古筝等。这些乐器对教师素质与学校经济能力同样有着高要求,较难普及化。在农村学校,器乐教学多因教师水平有限和资金问题难以推进实施,甚至停滞,亟待解决。为改善这种现象,引入简易的、方便普及的、更适宜课堂教学的特色乐器不失为一条可尝试的道路。引入合适的特色乐器,能够丰富学校选择器乐的方向,在不损失艺术性的同时适当降低了入门门槛,帮助器乐教学更好开展。

  一、农村初中的特点与特色乐器的优势

  (一)农村初中器乐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1]国家重视农村经济、教育的发展,给予农村学校诸多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音乐教室环境良好。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具和设备的使用率却不高,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音乐基础的薄弱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使得农村初中空有好设施和活动空间,却缺乏使它们“活起来”的人。

  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学校音乐课可有效实施的教学内容以学唱和欣赏居多。课堂乐器极少被使用。由于任教的音乐教师常常不是当地人,没有能力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学校储备的特色乐器往往仅由有课外训练经历的学生在活动演出时使用。学校储备的奥尔夫打击乐器丰富多样,但教师们生怕在使用中造成器材损坏,产生高额的维修费用,故甚少使用。

  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音乐感觉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但农村学生在小学普遍未能打好音乐基础,加之初中学生步入身心发育新阶段,使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尽快补上基础知识缺漏,还需关注青春期少年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初中学生正经历变声,过多用嗓或错误用嗓不利健康发育。实际教学时,因难以及时纠正每位同学的发声,教师往往选择减少歌唱活动时长。此时,在教学中加入器乐教学,能够丰富被缩减的艺术表现环节。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身心发育特点,在农村初中的音乐课堂开展器乐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觉、改善现状,十分有必要。

  (二)特色乐器运用于农村学校的优势

  特色乐器,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推广、传播的特定乐器,具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常与人文、历史或民族息息相关,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特色乐器往往价格亲民,容易上手,方便携带,老少皆宜。能够连接音乐与文化,使音乐与乡土教育有机结合。相比竖笛、口风琴等常见课堂乐器,特色乐器所具有的人文色彩是难以替代的。

  农村有其特殊的经济条件与环境,其人情风貌也是特色乐器传承与发展的沃土。在节日、活动集会中,特色乐器能成为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对农村初中而言,特色乐器的购买和维修相对容易,不占用很大空间。组织校本选修课、兴趣小组或建立乐团,能够发展学校的艺术特色。

  开展器乐教学,教师也需接受相关培训。特色乐器简单易学、音高或音色的变化与动作的对应关系明确,使得音乐教师本身能更快掌握演奏要诀,并能在教学中一目了然地分辨学生动作的正误,给予正确的指导。

  对学生而言,操作方法简明易懂的特色乐器降低了器乐入门的难度。同时,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学生更好理解音高之间的关系,建立起音乐感觉。

  (三)陶笛运用于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优势

  陶笛,属于埙类乐器。“陶笛”这个名称源自宝岛台湾,在两岸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广泛使用,约定俗成[2]。如今的陶笛由哨口埙演变而来,其前身古埙迄今已有千年历史。陶笛继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埙的血脉,是传承与发扬陶土类乐器文化的良好先导。

  陶笛在大陆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在部分率先进行推广的城市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其中,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厦门市是大陆最早开始发展陶笛的城市,厦门市文化馆将陶笛定为闽南文化中的特色项目在校园中推广。陶笛已逐渐成为拉近闽台地区人文交流、加强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

  本文实地考察的学校位于云南地区。云南吹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彝族子君人的陶制传统吹奏乐器“阿乌”,其制作、吹奏方法及音律与古埙类似,为研究古埙提供了珍贵的对比材料[3]。该地区的特色乐器葫芦丝,与陶笛音色独特、轻便易学的特征相似,广受当地民众喜爱。因此,笔者认为陶笛作为特色乐器在福建、云南等地区尝试推广进课堂,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陶笛灵活小巧,携带便宜。调高可统一,便于集体演奏。价格亲民,经济实惠。以上三种特点,正符合作为课堂乐器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人们也使用塑料、树脂、木头等材料制造陶笛。使用新材质损失了几分陶土的古朴神韵和圆润音色,却使乐器更加坚固耐用,不惧摔跌。对比竖笛,陶笛拥有更广的音域和更丰富的调性选择,音高较好控制,演奏艺术性更强。因此,陶笛不仅能够用于课堂教学,也适宜作为校本选修,组建乐团与打击乐器共同演奏,提高学生的协作配合能力。

  二、农村初中陶笛演奏课的实例与分析

   (一)演奏课例实录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云南省密祉中学七年级学生。该初中位于云南省弥渡县密祉镇,是一所农村初中。该班级学生30人,其中有两名男生学习过葫芦丝吹奏,一名女生擅长电子琴,其他同学均没有系统学习乐器的经历。

  教学过程

  课题:十二孔陶笛合奏《小星星》

  课型:演奏课

正在加载图片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