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校园文化泛指校园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思潮、文化设施等。其中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课堂教学、思想教育,又包括校园客观环境中主体的思想品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健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愉悦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征。通过校园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提高审美趣味、满足审美需要、塑造完美品格。因此,我们应通过不断加深对校园音乐文化的认识,来大力加强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使校园不仅成为学术氛围浓厚的育人群体,而且是一个能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充满活力的育人集体,以不断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使学校教育更能体现当代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一、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总体上来说起步比较晚,近些年来,与以前相比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仍存在许多问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形式轻内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多流于形式和表象,随意性很强,并没有从根本上引起足够重视,在认识上流于肤浅。“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2、发展不平衡。虽然有少数学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部分学校还存在不少问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不平衡。如: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教学管理不完善,音乐师资普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确乏等,这些都是校园音乐文化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3、缺乏正确的研究理论作为基础。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隐性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我国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不知学音乐目的为何,也不知怎样学、学什么,学生不了解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因此也阻碍了我国校园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追求的不仅是知识,使他们更倾向于追求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校园音乐文化的独特性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育功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聆听音乐是感性的,但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却不是感性的,它受学生知识水平、审美层次和生活阅历等的影响。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从音乐中深刻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深刻感受到音乐文化的艺术美和真实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娱乐功能。校园音乐文化的娱乐功能在于学生通过音响的感知唤起人们美的感觉,感受到它好的内容和本质,从而引起人们愉悦和喜爱的那种性质,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调节作用。例如那些优美、欢快的旋律能使学生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身心愉悦、心态安宁、青春的活力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得到更好发展。或许用人们公认的音乐活动与康乐运动之父卡尔・布龙关于娱乐性音乐活动的定义可以更好的表达这种娱乐功能,他认为:“娱乐性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人们可以欣赏、参与和开展的各种集体音乐活动,它能使所有年龄层的人团结起来,而不管他们面临的挑战、他们的背景、种族、能力或以前的经历。从锻炼、教养、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到智力开发、增进了解和提高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娱乐性音乐活动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娱乐性音乐活动最终出色而又富于创造性地表达人的情感,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心灵和精神归于统一。”个人在这种集体音乐娱乐互动中,能够以没有压力的方式演奏音乐、感受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获得许多有利于精神健康和身心快乐的好处。
(三)导向功能。儒家音乐观认为音乐的社会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高度概括音乐的导向功能。音乐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为思想导向、情感导向和行为导向。例如我们通过欣赏故事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它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加之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同学们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在思想上能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在行为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倾向。
(四)激励功能。校园音乐文化同时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通过音乐的隐性教育,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加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激发每个学生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达到的。”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弹奏钢琴时受到启发的。这些都表明了音乐所具有的激励人、振奋人、成就人的独特品质。因此,音乐所具有的这些品质也能使得校园通过校园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五)凝聚功能。校园音乐文化活动集体歌唱的形式、集体欣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如通过一起欣赏、一起感受、一起学习《春天的故事》这首乐曲时,不仅能使青年学生深切怀念邓小平同志,并且能使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美的感知,调动身体各器官产生精神共鸣,而表现出美好的行动;由对和声美的感知,使人的心态变的平和、和谐,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由对旋律美的感知,能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从而培养成统一性,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展现了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六)环保功能。校园音乐文化的环保功能主要是指通过音乐文化的传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环保行为。如当学生漫步在校园中,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鱼游春水》等乐曲时会使青年学生自觉地陶醉于校园的秀丽景色,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建设,将音乐置于校园文化来认识,浸透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园的自身条件,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音乐熏陶和实践中学习、欣赏、体验、感悟音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素质、有品位的“文化人”。
(一) 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涉及的知识较为宽泛,数、理、化、文、哲、史无不渗透。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欣赏音乐。要将音乐教育置于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中来开发和挖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音乐。把音乐提升到一个文化层面,提高对音乐的认识,提高美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并不断提高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为例,通过这首乐曲我们会了解到贝多芬的出生地波兰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有关信息。这首乐曲原名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写给为人类带来自由、博爱、光明的英雄――拿破仑的,但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并占领维也纳的时候,便对他的共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于是他将该乐曲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它无疑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产物。该曲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英雄性、交响性。此曲在贝多芬熟练的创作手法和精心布局下,音乐按照英雄的斗争、牺牲、和最后取得胜利的顺序发展,很巧妙地将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对人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的心理发展变化结合起来。同时代的人们听乐后,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斗志,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赞慕,以及对拿破仑称帝的不满。今天的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学习这首乐曲时除了能获得以上一些信息,去感受音乐的震撼力、感受交响乐魅力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创造性的启示,用我们已具备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音乐审美能力从音乐、从艺术、从文化的角度来鉴赏它,以此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利用音乐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可以广博其知识,丰富人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与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产生共鸣,完美其专业、高尚其志趣,澄清其品格,不断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校园音乐文化是影响学校、学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影响广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如果我们要让众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校园音乐文化的这种重要性,就必须广泛收集资料来证明它的重要性。如果那些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要关注教育的改进,致力于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人文性、健康性发展,他们就必须依靠扎实的研究工作来证明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使培养的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具有审美品位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施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步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我们应结合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创设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如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广播媒体来发挥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充满校园音乐文化的自然环境中去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利用广播媒体传播一些关于理想、关于过去、关于未来的曲目,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加上优美、高雅的旋律,将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度,以紧张的学习之余以轻松自然的方式领略到校园音乐文化所带来的清新自然的特殊气质。一些流行的校园民谣,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都曾掀起了校园歌曲的高潮,推进了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
(四) 充分调动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音乐来源于生活,只能在实践中才能体现音乐文化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我们必须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开展多渠道、多途径、高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生活,在校园音乐文化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器乐大赛”等活动,以及举办积极健康向上的、高雅的大型文娱活动与节目庆典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五) 大力加强艺术社团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艺术社团是学生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大力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通过艺术社团的建立,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那些高品位、优秀的音乐精品来熏陶和感染艺术团的学生。并使学生成为开展课外文艺活动的骨干, 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来展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带动所有在校学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艺术美的审美体验,以此来繁荣学校群众艺术生活,吸引与激发全校师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有特色的精神风貌。
总之,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是弘扬现代校园精神,建设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为我们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和谐校园迈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