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摘要:音乐教育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最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使学生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发展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音乐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的关键一环。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我国的音乐教育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但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尤其在广大农村、音乐教育几近空白,孩子们几近乐盲,这与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针对现状,借鉴经验,我对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得失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条解决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目标定位
一、绪论
走进新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而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在2001年新课程改革之后,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作为美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中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大力加强和推进音乐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但遗憾的是,这些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城镇,会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绝大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音乐课几乎是听唱、跟唱,孩子们大多不识乐谱,不懂乐理,不会演奏乐器。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
《教学大纲》中规定音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践阶段的必修课,它享有同语数外等文化课同等的地位。目前各中学一般都使用手编制统一的教材,不少学校已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广大农村的边远地区的音乐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这对于在农村长大并一直接受音乐教育及培训的我来说,更是深有体会。一直以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得到了改观。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仍需要加以改进。因此,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从音乐教育学、教学论等有角度全面认识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从纯技巧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然而,音乐教育理论以及指导音乐教育的教材及出版物在我国寥寥无几。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充实农村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教材,使中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和音乐教学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将我国的农村中学教育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而且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小康。录音机、VCD、DVD、电脑、家庭影院等家用电器不断涌入农民、平民家庭,这为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进行大胆的改革、调整,如果我们的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农村音乐教育的前景将无比美好。
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农村音乐教育发展之得失;认清改革后农村音乐教育的合理性,看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面对问题采取积极有利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同时,我也希望和期待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投入这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近年来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改革后的合理性
(1)音乐教学在学校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和恢复。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提出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地位,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在学校实施美育提供了保证。[1]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内容,其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虽然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对有些措施和政策还贯彻不利,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
(2)开课率有较大提高并大力开展了课外、校外活动
据调查,大多数农村中学已重新将音乐课和课外音乐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并增加了课时,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了了全国通用教材。国家教委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996年底,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比1989年前的不足50%提高到会80%以上;其中,农村中学开课率在前70%左右;同时,根据农村的地理优势,大力开展课外、校外音乐活动,发扬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时期,由于国家颁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各教育部门的重视,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是呈蓬勃发展的趋势,且质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2]有些农村中学还成立了歌咏队、乐队等;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文艺演出,这些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及推动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等诸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音乐师资力量强大并增加了音乐教学设施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如近日,北京教育学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百名中小学教师音乐技能培训与实践”项目,该项目将对100所农村学校的100名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以改善目前京郊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师教学基础理论与技能不足,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和教材歌曲风格特点难以准确把握等问题,实现为首都音乐教育发展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的目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组织了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下,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
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中学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了一些符合当地学生的教学设备和音响。
(4)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视听方面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传递音乐信息的最佳载体,不仅使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传递迅速,覆盖面大,而且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音响效果更趋于逼真、感人。正因为如此,现在教学课堂中已普遍采用相关的教学手段,经济发展稍快的地区已采用广播、录音带;如广播电台的音乐教学节目,音乐教学录音带;还有电视中的音乐教学节目根据音乐教学内容摄制的影片等。这些媒介无形中都推进了音乐教学的发展,并将音乐教学更加社会化,从而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媒介先后进入教育领域,造就人们身心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这些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和多样性。当今,音乐教育已成为开放性的系统纳入整个国家教育的机制,以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另外,由于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需求上的差异,音乐教育的体制、结构形式以及教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多样化,如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就相继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这对于培养学生熟悉,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人们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这一点城市发展尤其较快,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方面的力量还有待提高,管理也尚需加强。
2、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农村学校由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让道。边远一点的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音乐教师的实绩因学校制度的缺陷始终与先进无缘,使许多音乐教师中途改弦易辙,从事语文、数学教学。大部分农村教师都认为音乐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便挤占音乐课的教学时间,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认为音乐课可上可不上的心理影响。有些学校由于音乐教师不足,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因此他们是一种应付心态,能把学生管住就行,由于还兼任其它课或是一心想调动,也就没有精力专心于音乐教学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
(2)音乐教学观念落后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农村学校的音乐课,教育者忽视了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真正含义,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很多音乐教师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主要是教材的老化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所造成的。
(3)音乐教师缺乏,素质普遍偏低
尽管近年来在音乐师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师资队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师资匮缺总是在近期内较难解决。众所周知,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解决近年来农村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农村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了这许多问题,农村音乐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面对难题,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努力,应该正视改革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教材难度大,并不适合农村学校,针对教材我们该如何取舍,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加强农村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开发资源为我所用
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音乐教学设备。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的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
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同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呈单调的平面形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4]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分布“广、散”的特点给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又如,在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得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演、音乐讲座等。这样一来,学校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这就为农村学校的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2、转变工作理念,树立整合的育人观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力,使之变得耳聪目明心智灵,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对比感、统一感,能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5]
作为一名专业艺术教师,有义务学习好基础课程改革理念,服务于学生。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在美国,没有取得艺术方面专业学校文凭的人,连幼儿园的艺术教师也当不上。我国的孔夫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移俗,莫善于乐”之说,说明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在苦学艺术的基础上启发得来的。[6]
实践表明,学习艺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提高数学演算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农村艺术教育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能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及社会各届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音乐教育及其它美育,为音乐教育鼓与呼,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合理编写与使用教材
(1)如何合理编写音乐教材
首先,我认为编写教材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各所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来选择教材内容,而教材质量的关键在于曲目的选择。歌曲、乐曲部分要注意选择那些内容健康、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学生演唱、演奏的教材要有一定的训练目的和难度;欣赏教材就根据大纲确定的范围,选择那些经过引导学生装可以理解、接受的伤口一般说来,其深度和难度可大于学生演唱、演奏的教材;基础乐理和音乐常识教材的取舍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要用简明扼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表述。
其次,音乐教材的曲目选择必须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原则,采用中外音乐精品。音乐教材建设必须体现民族化,在曲目选择上要使民族音乐占有相当的比重,要使民歌、民间音乐(器乐曲、歌舞曲)、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等民族音乐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7]。
(2)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实现“一纲多本”之后,教材的选用宜由各校音乐教师决定,在目前情况下,尚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由于各地经济文化、音乐基础、民族特点等情况相关悬殊,教材选择一定要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些地处偏僻的农村就是因为没有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造成了很多“用教材教”的误区。如今,中小学音乐教学采用课本“人手一本”,的形式已形成传统。而有人主张音乐课本不必“人手一本”,改用编写内容丰富的供教师用的教材,根据需要印发单篇曲谱,或采用统一购一批教材,上课时发给学生使用,下课时收回,供另一班使用的办法。这些办法在国内外都曾有过实践,也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所以,我们应该走出“用教材教”的误区,教材其实只是我们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料,工具,学习教材只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一定的音乐修养服务的。我们应该“为教而用教材”,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而定,该删掉哪些或是增加哪些。同时允许学生说“不”,给他们选择教材的机会,让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
4、加强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和特长,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活动与实践的能力,使那些音乐尖子学生充公发挥其音乐天赋和才干,同时也可组织他们为个别差生补缺补弱,使之迎头赶上,以使两类学生都有所进步。
首先,课外音乐活动应达到几点基本要求: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二要采取多种形式,照顾兴趣味和特长。三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四应注意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8]
其次,课外音乐活动应包括丰富多样的形式,尤其是在设备不完整的农村中学,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做到主客观的和谐统一,如一般每学年或学期举办一次歌咏比赛,可与纪念日、艺术节相结合,坚持定期举行,形成传统,也可定期组织教唱歌曲活动,如“每周一歌”还有各种综合性的比赛,独唱、独奏。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先用简单的乐器(竖笛、口琴、民族乐器等)另外还有音乐知识竞赛,识谱比赛等。再者,学校音乐宣传活动也不可少,播音室课余播放的音乐内容,其质量对学生的音乐情趣、修养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还有音乐墙报、板报、专栏、橱窗等等。
5、社会各部门和领导给予的关注
本文在前面提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的重视是搞好学校音乐教育的关键。如果说经济落后是直接导致我国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就是间接影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的根本原因。这表现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解决:
(1)加快音乐师资培训工作,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广大农村地区,音乐师资数量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县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音乐人才安心山区任教。而且,教师缺乏是影响农村音乐课开课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教育部门应视农村师资引进和培训为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2)加强音乐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校管理的作用愈加突出,而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学校制度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要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中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音乐教育的管理工作。要知道艺术教育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而且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协调能力、促进人的知觉速度、形象记忆力和创造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10]同时艺术教育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健康人生观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艺术教育的实绩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引导各地各校,使艺术教育正常化就必须做到:
第一,加强教育的统一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必需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主管音乐教育工作,统筹解决设课、师资、设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外活动等问题。只有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将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才能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
第二,要配备音乐教育管理干部。音乐教育的行政管理干部和教学业务管理干部(教研员)是负责推动指导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水平对所管辖地区的音乐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两类管理干部的选配和培训工作。在选配和培训的同时要注意艺术教育管理干部的规格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政策水平和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备较为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音乐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方法,善于团结、依靠带动群众,调动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只有严格遵照这些规格才能将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落到实处。[11]
为了尽快改造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评估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认真地评估,从管理、教学、师资、设备与经费五个大项进行对照,限期达标。因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质量进行考核评估,是督促、推进音乐教育管理工作和提高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评估的对象应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考评既要重过程性、又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教学常规工作的考评可与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可以举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把评估的外来压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认真按规章制度办事,加强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下一轮教学评估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外,展示学校年级、教学班的音乐教学成果,是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公开课(观摩课、交流课、研究课);论文、经验交流和教学成果汇报[12]。
结语
21世纪是我国下大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期,同时也是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时代。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场历史性的教育改革中,担任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切实把素质教育位置摆正,这样,我国的教育才算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才能培养出具有审美创造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改观,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师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当然这也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