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学科课堂作业和命题形式探索
摘要:通过对高中阶段音乐鉴赏学科课堂作业和命题形式的探索,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作业;课堂教学;针对性;对比性
一直以来,高中音乐课多数是以音乐鉴赏为主的。一堂音乐鉴赏课,只要完成对曲目的鉴赏教学,学生基本熟悉并了解此类乐曲的风格,达到一定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目标,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教中,经常因缺乏有效的课堂作业以及合理有效的命题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作业的命题形式有哪些要求呢?我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课堂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各学校的生源情况不尽相同,应针对学校的生源情况灵活教学。我校生源属于广州市第五生源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很喜欢音乐,但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学校开设音乐高考特长班,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特长教学,为报考高等音乐类院校学生做准备。为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音乐班,课堂作业一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第四乐章之前,我的课堂作业是让学生探讨生活的意义,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有哪些特点,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一些比较喜欢音乐的学生逐步爱上音乐,增加他们系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也能让普通学生客观地鉴赏音乐,正确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课堂作业以及命题应稍微侧重理论的学习
以柴可夫斯基《悲怆》第四乐章的A 部主题为例。该主题虽然是一个大调式的音乐,但音乐色彩透出压抑、挣扎和绝望。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么复杂的情绪呢?课堂作业的布置就显得很重要。需要学生基本了解大调色彩以及基本的旋律走向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为了充分理解复杂的音乐情绪,学生要基本了解旋律线条走向对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简要了解基本的作曲技巧,同时还得有很好的音乐感受分辨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曲目量很大,范围也很广。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合理高效地消化这些作品。
三、课堂作业要突出对比性
以《悲怆》的课堂作业为例。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死亡、绝望和挣扎的流行音乐。将搜集到的流行音乐和《悲怆》做一个对比。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对比。《悲怆》对死亡的表达是接受死亡,但又不乏对新生活的渴望。作者不想死,想活但又必须接受死亡。作曲家用很多复杂的作曲手段来表现这种复杂的情绪;搜集到的流行音乐,不用怀疑,一定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古典音乐注重内涵,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可以欣赏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流行音乐是“大众”化的艺术,对情感的表达相对来说更直接一些。通过布置对比性较强的课堂作业,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拓宽了其知识面。学生发现,音乐不是唱唱跳跳,是有内涵的。进而激发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加深学习。这对音乐班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一些普通学生,也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作业以及命题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
传统模式的教学很大程度上磨掉了学生的天性,使之成了学习的机器。音乐教育一定要彰显个性化。高中人教版的教材有许多优秀而有特色的古典音乐。老师在曲目的选择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在课堂进行鉴赏教学时,常常是一堂课睡倒一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这些作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不喜欢,忽略了学生对个性化音乐的喜好。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明星偶像。繁重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已经把音乐鉴赏课当成了学习压力的调味品。
布置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当的课堂作业,无疑会让音乐课充满活力。例如:在讲到《民歌》这一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喜欢、理解地域性、民族性强而又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我布置的课堂作业几乎都和流行音乐有关,让他们去搜集一些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并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教学。无疑,学生会喜欢的。这与他们喜欢的音乐很接近,同时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教材知识面广,曲目风格多样,是难得的好教材。但也给老师上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站在普通而只具有很少专业基础知识中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如何把握讲课的度确实很难。是普通的鉴赏课好呢?还是讲得更专业一点好?二者很难权衡。过于理论化(分析作品肯定要用到理论知识)学生因觉得不懂而厌学,而简单的鉴赏教学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安排,还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习知识的过程虽单调但不能枯燥,要使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知识,让学习知识成为快乐的事情。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音乐鉴赏课更应如此。
高效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合理有效的课堂作业命题。有效的课堂作业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顺利达成教学目的,也能帮助学生愉悦而高效地吸收知识,进而逐渐开启这扇素质教育的大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