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分析
摘 要:在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下,怎样才能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而文化素质也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但要转变学习方式,而且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进入新的音乐学习领域,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怎样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概括
在当今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力素养。从功能上来说,它解决了怎样才能培养教育这个核心问题,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指导;从观念上讲,核心素养是指在受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个体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的一种基本素质和主要技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稳定、开放、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提高的重要保证。
二、现阶段中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不足
(一)音乐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在每个学习阶段,学生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造成了对音乐及其他次要科目的忽视,而音乐老师也不清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方向。每天上课时,老师们都会教授他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歌,没有说明这首歌的背景,也没有对它所蕴含的感情。学生往往不知道歌曲的含义和价值,这也是很多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其价值的根本所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学校对音乐教学的不够重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对文化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其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从不同的层面上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广袤、深邃、开阔的世界。
(二)音乐课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中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愿意参与到一个有兴趣的班级活动,特别是中小学生要重视歌唱和游戏。然而,很多教师仅仅指导学生们唱歌,或者重复地聆听。采用此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所喜爱的音乐课程与他们的同龄人相比,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甚至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们也不会参加和老师的交流,更不会开口唱歌,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来考虑这种教育情景,并主动地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学生所面对的问题,真正地发展出一套符合课堂实际的教学模式。然而,很多教师不能冷静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虽然他们认识到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中的应用并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实际操作中获取教学经验,在课堂上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并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依然遵循着教学设计的要求,认真地完成课堂上的各项作业,却没有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造成了教学任务的低效。所以,要真正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创造各种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主次调适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老师往往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顺序来完成音乐教学。但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所列举的部分课程中,注意到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听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认为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是有效的,而且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说的去做,但实际上,学生只是遵从教师的指示,严格遵守纪律。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使学生们对音乐自主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对音乐知识的探索也会越来越少。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提升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运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共情能力
很多音乐作品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来的。音乐家用自己的创造力,将生命片段从音乐的旋律中升华,从而创造出更高品质的作品。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也要积极地使用生命要素,对音乐作品进行阐释。要把知识的抽象含义更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信。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和自己的音乐作品更接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和真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地引起他们的精神共鸣。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音乐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共鸣。所以,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教学中去。在正式上课前,老师要先问几个重要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堂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在下雪时都干些什么?通过引导问题,使同学们在下雪时回忆打雪仗的情景,或是回忆雪景中的圣洁、祥和。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优美的雪景,并鼓励他们运用纸笔在心中描绘雪景,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接着,老师要将所绘的内容与文本相联系,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了解。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组合,可以使同学们对雪景的记忆更加清楚,同时也能使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雪景的喜爱。老师要利用这次的活动组织同学们来学唱雪绒花,从而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此教学环境中,学生能亲身感受到优美的音乐,从根本上改善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其旋律特征、歌曲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音乐的细微之处,这一类音乐课程的教学环境比较完整:学生要能够独立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才能有更多的思考,从而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使其在音乐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之前对每个乐曲进行多角度的剖析,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更加明确,同时也能顺畅地解答学员在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而推动学生的音乐发展。比如,老师在《娃哈哈》教学中,首先,由教师为学生演奏伴奏,要求学生站起身来讲解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在听了之后,能完全地体会到歌曲的旋律是多么的欢快,多么的明快,多么的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老师在掌握了音调后,能让学生在歌唱时,也能带着相同的愉悦情绪,使他们能更好地用自己的嗓音来表达歌曲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来分析文章中的思想和感情,引导学生大声朗读。通过对歌曲的整体风格与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中,真正了解每一首歌的构成,并能独立地剖析歌曲的结构,从而加深对中国少数民族的了解,并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