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贯彻教学原则,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的方法。因此,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观念和学识、经验和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知识的学习,技能的习得,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
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教师也能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思想的碰撞中,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得轻松,而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在唱歌教学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范唱不错,琴也弹得挺好,但由于缺乏对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了解,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致使教师在上面又说、又唱、又弹,忙得不亦乐乎。可学生仍然喊的喊,叫的叫,跑调的跑调,一节课下了,学生的声音仍未得到有效调整,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能力也未见提高,长此以往,音乐课上得没什么意思,就形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局面,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那种强制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目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讲教法,忽视学法,不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心理感受。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显然违背了教与学双向关系的原则,降低了教学方法的功效,影响了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方法十分强调积极的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的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认识活动的开展。前苏联着名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脑功能定位理论也提供了生理学依据:大脑左半球控制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控制具体形象思维,两者互相协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范唱、伴奏,对作品阐释的语言,都要入情入境、富有情感的魅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一些学习心理,知道怎么做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和积极的情绪。教师经常指责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效果不好,就不如教给他们些更好的学习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如在唱歌教学中,有个别学生声音不对调,这时教师要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听辨音高上来,首先是提醒学生分辨, “请注意我们的声音,音调一样高吗?如果不一样高,是偏低还是偏高”然后再指导其进行调整。直到声音协调后再给予鼓励。这样就比直接跟学生说:你跑调了或你音高不对,效果要好得多。
现代教学方法以学习心理学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如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五个教学环节:自由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就是通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交互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音乐教学法,又称“发掘制造力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也十分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教学法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唱歌教学的一般方法
我国2001年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种具体学习行为: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这四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小学唱歌教学实践。
(一)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情感意识。体验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体验强调身体的参与:用眼看、耳听、嘴说、手做、用脑思考。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生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自我解读和操作为一体的过程。
采用“体验”的教学方法是由于音乐作品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的。事实上,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往往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二)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民族的相同体裁、题裁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比较各国的摇篮曲、中国作品南北茉莉花。或将题裁相同,体裁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比较独唱《牧歌》与合唱牧歌,使学生一听,就知道独唱是单旋律的,而合唱具有丰富的和声,更具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审美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和分析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三)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例如: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之比较,可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组收集资料,(含不同的唱法的起源,代表作品及歌唱家,发声方法及风格的不同特点。)在课堂上交流,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能力,丰富体验、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会学音乐”。
(四)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功,又有相互协作要求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要素:
1、每个个体都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
2、个体之间,相互协作、支持、并有效沟通,妥善解决组内矛盾和遇到的问题。
3、集体对个体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
4、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合作式教学法中分组的形式可以多样:
1、规定人数、自由组合。这种组合形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考虑组内角色和分配。缺点是: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被组合掉,因此而受到伤害。如有这种情况出现,教师要及时调控,注意保护音乐智能欠缺的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
2、以性别划分小组,这种组合形式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激励男生。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对音乐更有兴趣,能力也强一些,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但男生并不愿承认这一点,当“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去溜溜”时,男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愿落在女生后面,会竭尽全力。
3、按座位就近分组,这样分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组员之间可以互补。无论哪种分组形式,都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每个学生所长。如对歌曲演唱形式处理是领唱、齐唱、轮唱还是合唱,谁来担任领唱;创编动作,制作道具,编配简单的打击乐器,选择伴奏音乐等等。融合游戏、竞争因素,既增加学习趣味性,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发挥创造性才能的领域,有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这些享誉世界的音乐教学方法,无一不是建立在学生心理、生理基础之上,体现出了创立者独特的智慧,放射出创造性的光芒。
三、新歌教学的一般方法及其要点
新歌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听唱式教学法和视唱式教学法两种。
(一)听唱式教学方法及其要点
听唱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听觉记忆为基础,以范唱带或教师范唱与学生模唱为基本方式进行唱歌学习的教学方法,故又称作示范法或模唱法。还可称之为“傻瓜法”。通俗的说就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法,这是很传统的也是很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经常采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听唱式教学方法要点:突出听觉体验,从听赏感受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听唱式教学法,一般应先完整地欣赏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有条件,可欣赏视听一体的欣赏资料,如DVD、VCD文件,也可听赏磁带录音资料,还可由教师亲自范唱。
听赏感受歌曲时,要有侧重点,如从歌曲的情绪入手,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从感受节奏入手,可以边听边和着节奏拍手,跺脚或做其他身体动作;从感受乐句入手,可以结合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手拉手圈成圆圈。第一个乐句顺一个方向合着节拍行走,换一个乐句则反方向行走;从感受施律的起伏入手,当旋律低落时就随音乐蹲下,当旋律扬起时就随旋律的走向站起来,还可用掌声的力度来反映旋律的高低起伏,当学生反复聆听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乐句都有一些感性认识,甚至是初步的理性认识,这就为“有表情的歌唱”打下了基础。旋律抑扬起伏的概念和乐句的概念,唱出音乐中美妙的神韵和情趣。
2、对教师范唱的要求:采用听唱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范唱有严格的要求。教师的示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1)通过范唱完美地表达与揭示出歌曲的情感与艺术形象;(2)正确地掌握所教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咬字、吐字,示范必须清晰、准确;(3)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方法;(4)良好的乐感及各种音乐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如:自弹自唱,包括完整地弹奏出歌曲艺术性的前奏与间奏,把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3、学生歌唱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对学生的情绪、声音、咬字、吐字进行及时调整。
4、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如分组模唱,个别模唱,跟琴默唱,让唱得好的学生当老师教唱,交换角色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5、歌唱曲谱时应要求学生对照乐谱。看着唱,旨在使学生熟悉唱名及其相互间音高关系,建立一些感性认识,为视唱教学做准备。因此,不必大讲道理,否则学生会由于畏难而产生厌倦情绪。
(二)视唱式教学法及其要点
视唱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识谱,视谱唱歌为基本方式进行唱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偏重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好处。
视唱教学法要点:
1、采用视唱教学法,仍应突出听觉体验,从欣赏、感受作品入手,先听范唱带或教师亲自演唱,使学生对要演唱的歌曲有情感、乐句、节奏、旋律、风格方面的感情体验,再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视唱乐谱的学习。
2、视唱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可采取分解学习音乐要素的方法:
(1)从学习歌曲的节奏谱开始:先将新歌的节奏谱以幻灯式板书的形式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用手拍、脚踩、口读、再加上一些固定的节奏音型作体奏,构成“节奏合奏练习”。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弹奏歌曲旋律,节奏练习作伴奏。
(2)练习了歌曲节奏后,可以按顺序将歌曲曲调的唱名,排在黑板上(只要符头,不要唱名),先唱会一个乐句,再唱下一个乐句。唱名较熟悉了,再加上节奏视听。
以上两种方法,视唱节奏时不唱唱名,视唱唱名时不唱节奏,避免学生顾此失彼。这样降低了视唱的难度,训练目的单一,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还可以采用卡农式的节奏练习方法,将歌曲的节奏展示给学生集体练习。等熟练后,分成两组进行卡农练习,看哪一组节奏速度稳定,准确。
(4)采用摆放歌曲曲调卡片的方法:将新歌曲谱写在卡片上,边唱边摆、按顺序摆,则旋律流畅、上口、符合乐句的逻辑。不按顺序摆则乐句混乱,没有章法。学生还能通过摆放卡片,发现有些乐句相同,有些乐句不同,从而增强学生对乐句、旋律、音乐结构等要素的认识,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使演唱更加明智。
(5)采用视唱教学法时,应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审听自己的声音:听其情感、音色、音准、节奏诸方面是否具有音乐性,同时,演唱歌词是否准确,是否有表情地歌唱,或者说是否准确表达了歌曲的感情。值得提醒的是,要审听歌唱的声音,不宜多用钢琴伴奏。因为多用钢琴伴奏,一会使学生产生依赖,二会掩盖学生的声音,不利于学生审听自己的声音。
(6)视唱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习。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也无法传承音乐文化,更无法进行交流和传播。因此,学生识读乐谱,是掌握音乐学习、传播、传承、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提出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但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把视唱教学置于唱歌教学的中心地位。唱歌课一开始就把歌曲当中的节奏,旋律难点片断挑选出来,重点反复练习,这些片段脱离了作品的旋律、情感,既无情感、又无美感,极大的破坏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艺术性,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味同嚼蜡,哈欠连天。还有一部分教师,懂得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回避直接视唱练习,煞费苦心,拐弯抹角,“枝子花、茉莉花”一大堆,就是不敢让学生唱谱,这种教法又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学生不用费脑筋识读乐谱,玩得很高兴,但几年下来,仍不具备起码的识读乐谱能力。以上两种教法和观念前者要求高,后者要求过低,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这就提出了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度训练学生识读乐谱技能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生动优美的歌曲为载体,以体验,感知鉴赏、审美音乐为核心;以歌唱为手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进行课堂唱歌教学。只有理念正确,方法得当,才能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是用视唱法还是听唱法来学习一首歌曲,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而定。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认为,识谱过程,首先得理解五条线、间、谱号、音的长短、高低,唱名、休止符的意义等等,其次还得在保持音乐速度的同时,神经系统和肌肉高度配合,把这一切音乐符号在一舜间用嗓子唱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宜采用听唱教学法。美国一位音乐教育学家克瓦尔瓦赛(Kwalwasser)认为中小学生唱歌教学中视唱和听唱的恰当比例应如下图:
这说明,视唱式教学法与听唱式教学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应当在教学中互相补充,结合运用。
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逐步发展,教学方法日益丰富。熟悉、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唱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