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一单元《清晨》教学反思

作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目标引领课堂,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目标定位过高,学生难以接受,过低,学生学得没意思,本课教学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感受、聆听歌曲《清晨》,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和朝气蓬勃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2、感受这首歌曲明快流畅的韵律,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清晨醒来的各种活动,感受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清晨醒来”这一刻的宝贵。


  3、小组合作选取合适的节奏型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清晨醒来”的音乐(音响)更加丰富。


  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照顾了差生,又让优生有展示的机会,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的培养,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醉雪教育网 ]的聆听习惯


  整节课下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听音乐看教师表演,听音乐做动作,听音乐理解歌词,听音乐律动等等环节,始终围绕听来开展活动,每一次的听都是有目的的,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决定了: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第二,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因此,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一切音乐教学都离不开听觉,所以在平时课堂当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乐器伴奏丰富歌曲色彩


  在拓展部分,我给四个小组各一个乐器,分别是大鼓、碰铃、双响筒、沙锤,还给每组四条节奏,请他们给本组的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音乐声响起时,学生们便认真地讨论开了,音乐听了,他们结果也出来了,在每组反馈之后,各组都找到了适合本组乐器的节奏。于是,我便安排各组用乐器或者徒手敲打节奏,最后再合奏。在我的琴声下,一场器乐合奏开始了,和谐的伴奏伴着美妙的歌声,真是美不胜收,让在场的老师听的如痴如醉。


  四、美中不足之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一堂课也会有瑕疵,当然我这堂课也不例外。


  导入环节,我请学生说说“早晨醒来会干什么?”我只请了两位学生回答,一个说跑步,一个说刷牙、洗脸,我就马上让他们听歌曲做动作了,学生们大都只做一些跑步、刷牙之类的动作,非常单调。仔细分析,是因为被我点到的学生太少了,以至于把他们的思思维给限定了,只知道做这几个动作,所以,我应该多叫些学生回答,拓宽他们的思路,也会使下一个环节――听音乐做动作,更加丰富些。


  乐器伴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可这节课我只准备了四个人的份,以至于其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敲,为他们伴唱。这里,我本想,让每个人都拿一个乐器,后来想想,觉得有点喧宾夺主,而且可能会影响歌曲的演唱,所以就取消了。可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没有乐器的学生怎么办?如果我是学生,我可能也很想要。”是啊,每位学生都想要乐器,可没有这么多乐器怎么办呢?如何让学生没有乐器也同样快乐,也乐意呢?这些问题值得我去慢慢思考,也有待改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