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思点评 > 小学音乐反思 >

《满族地方课》评课

作者:李文娟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在松北农垦职业学院举办的《黑龙江省小学音乐学科新课标基于问题培训班》。很久没有参加过规模这么大的学科培训了,从讲座到观议课,每一项内容都使我收益很大。记得,在活动的第二天,听取了来自阿城实验小学丛森和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李彦明两位老师的音乐课。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风格迥异的两节课。一个是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满族地方课――喜歌》,一个是低年级音乐教学《这是什么》,他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生成,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打造了师生和谐共鸣的开心课堂。

  地方课程是一门注重体验与实践的多元化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可能使课堂气氛呆板、单调,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音乐课中,丛老师以生活为本源,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始终围绕满族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较好地体现了音乐地方课程的学科理念。

  课堂中,丛老师还不失时机地为学生们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她找来了满族的特色乐器单鼓,让学生探索单鼓的敲击方式。学生们自发的探索出了单鼓的几种简单的敲法,如:单点、双点、三点、碎点,学生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对满族乐器的热爱之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最后,全班同学边唱边用单鼓伴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整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致高昂,一节课下来已经对满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谈谈李彦明老师的这节音乐课。其实,早在第一天的培训中,我就被李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语态吸引了。当然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的拿捏,对教学的设计安排等方面,他卓尔不凡的教学气质、高超的教学技巧、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现在我才知道一节课上得自然才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一个老师只有对所教的内容熟练掌握、对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掌握得当,有一定的音乐底蕴,才能充满信心地当好一节课的导演,既放手让学生发挥,又能把他们收拢在一条主线上。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课前,李老师通过谜语的导入,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李老师非常重视自己感情的投入,他一直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乐于动手。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不断得到发展。课堂上,李老师不是在讲授音乐,而是在跟着学生聊音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智慧。

  教学中李老师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来准确生动地表现音乐,和学生共同感受、模仿、表演,在自然愉悦交流中完成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使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可以说,我深深地沉浸在两位教师的音乐课中。我想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使自己能成为一位基本功过硬的音乐教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QQ:3999112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