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性教学模式
以《友谊的回声》一课为例,教师即可在课堂中创设出带有生活化色彩的教学情境: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以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照片作为素材,并结合以往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来设计一套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将《友谊的回声》作为背景音乐,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在此种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学生纷纷进入了自己的回忆场景中,回味着友谊所带来的幸福感,真切体会到音乐艺术的强大。通过呈现情感素材,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以往机械化教学方法的弊端,让学生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搜集文化资源,强化理解能力
除去前文中所提到的几点创新性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多方搜集文化资源,借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应当保持开放性的态度来接纳各种音乐艺术形式,并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去审视音乐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资源。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来创设出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强化他们的文化理解,将音乐文化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京腔京韵”一课为例,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来多方搜索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关的教学资源。“京腔京韵”这一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戏曲,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不仅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程中,教师除去要指导学生掌握与戏曲艺术有关的知识内容,还要通过多方渠道来补充戏曲文化的教育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现代京剧为切入点,在其中加入一些带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性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京剧的形成、行当以及主要的表演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京剧唱段《智斗》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让学生自行感受这两段京剧的曲调特点。随后,再向学生展示戏词,让学生按照戏词的内容,随着音乐旋律来反复吟唱。当学生已经对京剧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即可在班级中进行公开领唱,并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再次播放《智斗》的片段,介绍《智斗》的创作背景与主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京剧资深票友,在观看视频片段的过程中,于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通过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京剧文化的魅力,他们将更好地感知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和魅力,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品格,激发艺术欣赏潜力。在此处要格外强调的是,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任务,使得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师需要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来不断践行改革任务,带领学生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成功创设生长课堂。在日后,教师要从多方渠道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感知以及音乐理解能力,为音乐艺术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娄晓丽,肖婉秋.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3):127-130.
[2]郭炎孙.走出高效课堂操作误区——核心素养培养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重构[J].戏剧之家,2021(17):186-187.
[3]张蜜.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三年级唱歌课《我是小小音乐家》一课为例[J].北方音乐,2020(07):214-215.
[4]卢莎莎.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小学拓展性音乐课程的开发——以多声部歌唱教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0(0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