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从音乐的审美功能谈音乐欣赏教学

作者:卞正华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也就使它因而美化。”――――苏格拉底

中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建立正确的、健全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注重音乐的美育功能并使之与中学欣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敏的 感知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 、在时间上流动着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它利用声波这种特殊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主要表现在音乐艺术对人的情绪、情感有着巨大的诱发和感染力。如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以磅礴的气势号召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瓦格纳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以其雄壮崇高之美鼓舞了多少热血儿女为了革命理想奋斗,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马思聪一曲《思乡曲》又唤醒了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有着语言不可比拟的力量,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便全副武装地登场了。”

在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是在对音乐的鉴赏活动中实现的,音乐把人类所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凝聚在它的艺术形式中,成为人类文明的外化。而音乐的美育功能则是通过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将其呈现美的信息反射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内化为人的审美意识,而这一点又正是音乐教育本身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要求教师必须把音乐教育与音乐的美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音乐的美育功能有哪些?怎样才能使之与中学欣赏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形式的多样化,培养灵敏的感知力

首先是音乐中音的排列组合的多样化,节奏的变化,其次是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再次是调式调性的变化,如西洋的大小调式、中国的民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等等,从而把各种风格的作品表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种多样又是有规律的,正如建筑一样,虽然丰富多样,但也必须遵循建筑学的规律来设计和施工。音乐上也是这样,如作品《梁祝》结构为奏鸣曲式,但它必须和其表达的内容相吻合。从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才能用小提琴把中国这古老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成为经典之作。

二、            以音乐形象的特异性,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形象寄予着作曲者的深厚感情,是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的外化和结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特异性来分析作品,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因为音乐在反映生活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生活的具体性相联系。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首先表现为形象塑造的模糊性,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不同,音乐的语言是由不确定的意向的音响组成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通过物质中间媒介(人声、器乐等)来表现构成的幻想,它并非客观事物本身,不能直接展示现实的空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节奏、旋律等去象征。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中的琵琶领奏好象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如众人的应声和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表现得生动有致。在欣赏这一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领略我国古代音乐作品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形象的特异性表现也表现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具体性一面。例如:琵琶作品《十面埋伏》所弹奏表现的刀剑撞击、金鼓齐鸣、人呼马嘶的音响,逼真地描绘出古代战场上浴血搏斗的氛围和场景,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和具体性。再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时,可引导学生从剧中音乐形象来体会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剧中的“喜儿”由单纯、活泼的形象转化为坚强、成熟的音乐形象在《北风吹》和《我要活》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            以意蕴的丰富性,升华主体的精神境界

音乐作品通常包括三个立体的层次,即音响外层、情感层和思想意境层,而思想意境层是音乐作品的深层核心。音乐抒情的目的体现为一种意境,同时还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音乐作品意蕴丰富性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有理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蕴,从而确立崇高的审美观,把内在的精神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一般的音乐欣赏是与音乐的动态过程“同时展开”的直觉体验,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性思考分析、反复品味,那么就可以领悟到作品的深刻意蕴,从而提高和升华自身的审美情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审美心理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和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综上所述,注重音乐的美育功能并使之与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鉴赏其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其意义是深远的。我们愿努力促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在美的浸润下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