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实施——以广东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实施为例
(3) 我们跳舞吧——享受舞蹈表演。
成果展示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被瞩目的成就感, 所以当学生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 脸上绽放的笑脸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许他们的舞蹈动作不够标准, 难度也不够大, 表演也显得稚嫩, 但是通过集思广益、合作讨论、亲手创编的作品, 表演起来一定会带着满满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在课堂的最后,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组学生轮番进行表演, 同时相互进行点评, 尤其要分析舞蹈动作中的元素运用情况, 评价主题的表现力, 最后再合演完整的作品。通过努力, 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完整的舞蹈作品, 整个作品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分成A B A三大段。引子部分由一个小姑娘手持杯花缓缓走到中间, 两手伸展原地旋转, 在越来越快的旋转中, 几组造型悄然出现在舞台上, 摆出优美的姿态。第一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优美, 同学们在清脆的摇杯声中或站或蹲, 时而打杯, 时而摇杯, 时而云步穿插, 时而错落有致的停顿造型, 一幅美好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中间的快板部分音乐活泼灵动, 舞蹈用滚杯、甩杯动作把音乐的灵巧生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再现部分回到轻柔的音乐, 优美的动作加上别致的造型, 整个作品以清新、灵动的风格让同学们享受其中。
三、非遗文化传承的思考 1. 教学策略的应用
(1) 发现学习策略
艺术教育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懂得艺术技巧的课程, 同时也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课程, 学生提高了对文化价值和文化美感的认识, 才有利于其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发现学习策略, 要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从内心上认同传统文化的精髓。笔者设计“假如你去采风”这个环节, 着力于引导学生从挖掘文化资源入手, 学会获得最直接的资源, 从中形成自我的价值认识和想象判断。而且, 发现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探究未知的事物表现出新的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持久力。
(2) 探究学习策略。即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笔者设计了“我们来创编”的环节, 让学生分组探究, 利用舞蹈语言的典型元素进行编舞创作活动。合作和探究, 创编与实践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应用这种策略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大胆尝试, 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掌握文化传承的真本领。
(3) 体验成功策略。这是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愉快的成功体验是学生激发兴趣和增强动力的源泉。因此, 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再激发其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 笔者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跳舞吧”, 就是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享受舞蹈表演的成功, 体会合作创编的成就感,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终服务于学生转化为自觉传承和保护非遗舞蹈“杯花舞”的动力和决心。
2. 几个关系的处理
(1) 虚与实, 虚设的采风环境与实地的考察采风相结合
虚设的采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学生会在课外先进行相关内容的了解, 并由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出现, 这样的做法增加了趣味性, 但对于“杯花舞”的相关文化了解不能更深入、更具体。实地采访能到当地看到、听到和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民间素材, 而这些原生态的资料对后面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实地采访, 找寻最原始的材料, 在这些素材中再加工和提炼典型动作元素, 为创作做准备。
(2) 采与导, 实地采风记录和有目标的探访导出相结合
在实地采访、收集各种材料的同时, 要注意深入挖掘文化层面的内容, 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要给予存留和传播, 从老艺人和现代传承人身上挖掘、学习更多的资源和素材, 而这些文化既是保护也是传承, 更是发展。同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过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旧与新, 非遗文化的传统项目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创新方式和途径, 利于传承的推广。
除了群众文化以外, 大街小巷的广场舞让“杯花舞”得到很好的、广泛的发展。而学校开设的“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更是从娃娃开始抓起, 形成学校特色。通过课间操、校园集体舞、课程模块选修、高等院校开展岭南舞蹈比赛或者展演等方式保护、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能让非遗舞蹈——广东兴宁“杯花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