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戏曲的兴趣
摘要:《中国戏曲》是高中音乐课程《音乐与戏剧表演》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在高中艺术欣赏课中开展中国戏曲教学,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 陶冶学生情操, 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然而,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表现出漠不关心及厌烦的不良学习情绪。因此, 如何在音乐教堂上拉近学生和戏曲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爱好, 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让学生真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的传统的戏曲艺术, 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 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究的重要目标。本文从中国戏曲教学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就如何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戏曲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欣赏;戏曲;兴趣;
一、学生对戏曲感到陌生的原因
(一) 戏曲自身艺术特点: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是集音乐、舞蹈、文学、杂技和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的综合体, 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但是进入近现代以来, 戏曲在广大年青一代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为了解其中缘由, 笔者曾在学校内不分年级、性别做过一份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80份, 实收67份。根据调查统计结果, 有超过78%的学生不喜欢戏曲, 而他们给出理由主要包括:听不懂、拖音太长没耐心听完、故事老套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生的感受, 因为高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 接触时尚流行文化较多, 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喜欢节奏明快、内容生活化的流行音乐, 而戏曲本身因为流派较多, 有明显的地域划分。唱腔婉转悠长, 再加上受到各地方言的影响,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二) 外在环境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跃式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使得人们在音乐方面可选择的范围变得更广, 摇滚乐、西洋乐、爵士乐、电子舞曲等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挤占了戏曲在年轻群体中的生存空间。
(三) 音乐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戏曲始终处在一个被人忽视的尴尬地位。教师缺乏专业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戏曲, 更遑论示范教学。另外, 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方法落后, 缺乏有针对性的戏曲教学手段, 导致学生无法对戏曲教学产生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主要思路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传播和影响范围遍及海内外, 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生活的重要载体。进入现代以来, 戏曲的发展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而遭遇种种困境, 但是戏曲仍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师应当做好表率, 在课堂中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学模式, 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提高教师自身戏曲修养, 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 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 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 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
在戏曲教学方面也是如此, 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从侧面反应出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高低, 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当做好表率作用, 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首先, 教师要有足够的戏曲修养, 对我国各种戏曲有足够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 了解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等名剧种的艺术特点、唱腔方式、流派风格等。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地方戏曲知识。
其次, 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戏曲表演技能,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具备名家的表演水平, 但是教师应当在课后不断增强戏曲修养和表演水平, 通过标准的手势、走位、唱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根据笔者的个人教学经历, 学生更喜欢观看教师的表演, 并喜欢模仿教师, 因此教师提升自身表演水平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