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管理论文 >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师资

作者:朱星敏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西昌五小 朱星敏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文章通过对中小学音乐师资的现状和社会对音乐师资的要求等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并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以全新的观念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进行思考,提出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建立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等观点,并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实践教学;音乐师资;教学方法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大学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要教学环节,是最终完成音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现在,从中小学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许多音乐教师在某些程度上并不能完全适应音乐教学,尤其表现在范唱、即兴伴奏、舞蹈编排以及对学生创造性引导方面的不足。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除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原因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值得我们思考。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师资的培养,应顺应社会的需要,以全新的观念看待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并由此带来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能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取得较大的收获,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师资。


  一、 社会需要的音乐师资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在新的世纪中,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学有所长,而且要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善于实践、敢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现阶段中小学音乐师资现状


  目前,在中小学音乐队伍中,教师的“质量”令人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功底单薄,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缺少辅导学生艺术活动的能力;二是教育观点陈旧、形式单一、模式化严重;三是对现代教育信息了解太少,教育科研能力教弱;四是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当中。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专门为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的。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当反思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为能培养出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作用于一线教育而奋斗。[1]


  (二)社会需要的音乐师资


  1.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在专业方面,应具备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次要具备普通教师所应具有的师范技能,如:标准的普通话、合格的三笔技能、优秀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还要有辅导学生艺术活动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师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这种大背景下,音乐教育获得了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对音乐师资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其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据调查研究,现代社会需要的音乐师资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与音乐学科相关的综合能力。说得具体点就是引导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如排合唱、编排舞蹈等等。这样的音乐教师才能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今有大部分中小学一遇到艺术类的比赛活动,便不惜重金从校外请来专业的老师给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原本是学校艺术老师工作范围内的事情,由于各种原因也被所谓的专业人士替代了。


  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即使是即将进入高考冲刺期的高中生,他们对音乐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当中有的喜欢与老师谈艺术、谈表演、谈创作;有的醉心于流行歌曲与摇滚乐;有的尝试自已作词作曲、搞创作;有的自己在学习声乐、舞蹈……如今全国上下在推行素质教育,学校艺术团体红红火火,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电声乐队如雨后春笋,他们非常需要老师去指导。即使你可以唱几首高水平的美声歌曲或弹几首有难度的钢琴练习曲,他们似乎并不领情,因为这并不是他们需要的。显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只在某一方面发展,便不能适应当前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


  笔者在实习时对初中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你认为音乐老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有80%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70%的学生希望欣赏到老师娴熟的钢琴演奏;82%的学生希望看到舞台上老师婀娜的舞姿。看来在学生心目中,音乐教师应该是歌、舞、器乐全能的。可是目前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难于达到这样的要求,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形式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大学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要的教学环节,是最终完成学业,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例如,在我们的舞台艺术实践时,整台晚会节目的构思编排、舞台设计、服装选定、灯光设计等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这样让我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进取式教育与消极式教育的竞争,高等院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持续发展。学院应把创新意识作为治校精髓,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教学重点,不断调整教研,科研工作方向,强化实践工作力度,建立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良性互动式教育体制和育人模式。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形式


  音乐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专业学习中,主要的一些实践形式有:钢琴伴奏、自弹自唱、教育实习、器乐家教辅导等。艺术实践的形式有:学生独唱、独奏音乐会、综艺形式的文艺晚会、学校组织的“五四”、“国庆”歌咏比赛以及学校所在地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型文艺演出等。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演音乐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例如,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在读谱、歌唱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不断的听和唱的实践,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钢琴教学中,为歌曲伴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需要学生熟悉调式、调性;并结合和声理论知识,从而合理使用伴奏织体来为演唱者进行伴奏,更重要的是和演唱者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提高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实践练习。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结合理论知识,积累伴奏经验,总结伴奏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掌握钢琴伴奏这一技能。[2]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师资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思考


  目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是参照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即专业以“钢琴”、“声乐”为主。课堂教学方式为个人小课形式,学制为四年,其他课程为集体课。如:“乐理”一年、“和声”一年半、“视唱练耳”两年、“音乐史”一年、“合唱指挥”一年半、“音乐欣赏”一年、“民族民间音乐”一年、“形体与舞蹈”一年半、“舞蹈编排”一年、“音乐教学法”一期、“教育实习”八周、“器乐选修”一年。从以上课程结构来看,音乐专业课程重点放在了钢琴声乐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师范生十分重要的教学能力及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却不是特别重视。如“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仅仅开设了一学期,对与我们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到实习的时候就明显地感觉到教学法的重要性了。如何上好一堂中小学的音乐课是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的。在课程设置中如果一味地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巧,会使我们学生的师范意识薄弱,几乎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将来是要走上讲台,做一名音乐教师的。这样也会让学生偏科现象极为严重,似乎进了音乐系就只是为了学习钢琴声乐,而其他的课程只是“副科”,这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


  (二)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实践的重视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不少的学生“重技轻艺”,整天埋头苦练琴技,缺乏对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的重视。或许这些学生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快速发展的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所以,这样的观念是十分可怕与危险的,这与高师音乐教育理念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提供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实践,重视实践,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三)加强高师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社会对音乐师资的需要以及符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应该改良其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


  1.把音乐教学法作为主要学科,贯穿于大学四年


  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在人才观念上应该是: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既具有新型教育理念又具有音乐教学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应该把音乐教育的思想、方法作为学科的基本核心,而音乐的技能课和理论课程以及教育理论作为该专业知识的基本构架。


  要处理好音乐与教育的关系。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并掌握传授音乐技能的能力。高师要坚持姓“师”的信念,坚持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逐步校正高师音乐教育以往那种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音乐专业院校看齐的做法。要牢固树立“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多能、突出特长”的办学思想,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2.重视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


  教育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育实习能加深学生对教育学理论学习的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意识和对音乐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还能积累教学经验为以后正式成为音乐教师进入教学课堂打下基础。所以教学实践是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重视。笔者在教育实习中就有很大的收获。在实习时,笔者所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音乐素质与音乐基础都比较薄弱,加上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常会出现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不仅得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得具备教学过程当中的应变能力。从观看指导老师教学,到自己独立进行教学;从认真地备课,紧张的教学,到口若悬河的临场发挥,这无疑是在实践中认识,再从认识中进一步实践,从而得到提高。在实习中,笔者获得了大量的直接教学经验,而见解教学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提高。所以,教育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给予重视。


  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如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专业考试和舞台艺术实践等。舞台艺术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其他多种时间能力为目的的更为广泛的实践形式。常见的舞台艺术实践形式有:学生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由学生自己组织,主办的文艺晚会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政府、文化、教育部门组织的大型文艺晚会演出活动等。在这些艺术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有的学生擅长歌唱,有的擅长舞蹈,有的擅长戏剧表演……在艺术实践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中,学生的各种特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大家在实践当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组织各类相关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3.建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与“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会唱歌,又要会教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该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可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特点、训练和保护;歌唱心理在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练声曲的作用与选择;艺术嗓音的鉴定与划分;中小学课外歌唱活动的训练辅导及组织;声乐教学中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其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与学生的实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践吸收、消化有关声乐教学法的理论,有些内容则可作为拓宽学生的声乐知识视野和提高声乐学术科研能力的参考教材。


  在钢琴教学中,高师钢琴教学目标与钢琴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高师钢琴教学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能将钢琴专业教学运用于钢琴音乐实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高师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钢琴技巧的培养,或者只是掌握几部具有较高难度的钢琴作品。


  在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舞蹈课的开设都只是局限于“形体”课上。开设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在形体上训练一下,让学生在走上舞台时不至于没有气质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音乐教师后,不仅要从事音乐课堂教学工作,还将担任各种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而舞蹈在中小学的课外活动中,是开展得较为普及的一门艺术活动。舞蹈编创和排练的重任往往落在了音乐教师的肩上。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课程中增加开设舞蹈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学院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这一届在大四的课程中,开设了“舞蹈编创与训练”这门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舞蹈老师针对我们将来的工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了我们许多实用性很强的舞蹈编创技巧,一边学习,一边提出新的舞蹈主题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与编排的实践。这样一来,让我们在舞蹈这门课程中又进一步的提高了自己,也增强了我们的教学辅导能力和获得了一门适应社会需要的“有力武器”,同时,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


  1.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和灌输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仅自己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要学会怎样教会学生弹和唱。所以,要采取“理论学习加实践”,或者“学生出题,集体讨论”等方法,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分编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践操作、相互辅导、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体感与能动性。


  2.变“单项讲授”为“多科综述”,力求点与面的统一


  掌握专业知识的相互贯通相交又融会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即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前后联贯、左右疏通”,使其产生“立体”思维和综合理解的效用。比如讲“和声学”时贯穿“合唱”的技能;上“合唱”课时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了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变“一专多能”为“多能一专”,力求通才与专长的统一


  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面向的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普及教育。因此,“多能”教育应摆在首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在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地贪大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些大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期唱一首咏叹调、一年弹一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师范教育不是不要“专”,而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


  (五)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国内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有不少反映,认为他们专业基础比较扎实,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新世纪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高师音乐教师有的毕业于音乐学院,有的从艺术团体调入,由于受“专长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培养继承性人才为目标,故形成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致使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口径越来越窄,所培养的人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不宽,文化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人才培养目标从重知识、重能力到重素质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变革的过程。因此,急需构建起高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实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起来。就是说,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积累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智力潜能,特别是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最终成为创新型人才。


  结语


  总之,要提高我们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相当必要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建立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重视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要改变现有的高师音乐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高师音乐学学专业的毕业生们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音乐探索[J].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 1999. (2).83―86.


  [2] 翁鲜丽.谈师范钢琴伴奏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94.


  [3] 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84.


  [4] 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1.253―258.


  [5] 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5.


  [6] 田怡.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音乐探索[J].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2001.(1)47―89.


  [7] 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音乐探索[J].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2001(.3)9.4.


  [8]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1.9―21.


  [9] 蒋世雄.加强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探索[J].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3)8.9―91.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