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幼儿音乐论文 >

论音乐教育对儿童综合素养的早期开发

作者:冯毅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dingd 推荐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

对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儿童以后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中要注意抓住儿童的心理思维及生理感知,要注重其发育规律,从儿童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以达到全面科学的提升儿童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启蒙教育 才能发展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当然,幼儿也同样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懂得了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效果。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儿童发育成长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开始,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表现在他们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些年幼的孩子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成跟父母长辈平等的关系是很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则不一样,孩子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他们应有的平等。因为音乐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然后再通过这种规则意识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儿童意识的发展中,往往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体会到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就必须要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一厢情愿地强加了。当然,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在社会上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进行彼此的交流。音乐教育就是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歌词配上动听的旋律,特别容易让幼儿所感动、接受。因此,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够使他们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以上所讲的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而只是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则在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增强这种意识,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材料,然后在材料中寻找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潜在因素,并辅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在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无需教的目的。幼儿不必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秋游”“我的一天”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音高、力度、节奏、音色、曲式)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当然,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也就建立在经验思维理论的基础上了,如,探索发现法,听辨模唱法,感受体验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尝试法,综合运用等。与此同时,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摆弄(乐器、道具),经过了亲身亲历的感性认识,也就更容易理解知识了。科学的音乐教育非常强调教与学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这些活动充分地表达幼儿所能表达的东西,他们会自然地、自主地去探索、创造。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尽可能少地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者指导性意见,相反,要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比如幼儿运用音块敲奏“自己的歌”“节奏火车”等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去探索创造,在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地敲奏活动后,乐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科学地音乐教育常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地主动参与师生地双向互动。在与幼儿认真参与的活动中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情绪、合作意识、自信心、成功感、坚持性……也随之发展。当然,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更不能理解为只有忽视结果才能注重过程,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你能注重教育过程,真正发挥师生双向作用,那么必定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在具体的器乐演奏,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动作思维力”。古往今来层出不穷的“音乐神童” 绝大多从事“器乐演奏”“歌曲演唱,就是佐证了这一真理。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演唱适宜的儿童歌曲之外,不应过多介入其它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应该注重时期性、阶段性。当然,笔者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研究也为更多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透视音乐艺术的特性与本质,去了解音乐艺术的审美机制,去深入把握“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与“儿童生理发育节律 ――儿童心理发育节律”的内在契合和反馈协同关系,去了解音乐教育在 “文化成人”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

注释:
[1][日]诧摩武俊.儿童的性格与心理.天地图书有限公司[M],1999年版第55页.
[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第1版.
[3] 音乐周报[N],2007年第198期
[4] 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