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幼儿音乐论文 >

谈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作者:张丽琴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雨果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而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音乐的优美境界中。


  一、将故事引导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词语不多、篇幅短小,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故事的形式表现歌曲,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年龄特点,对歌词内容故事化。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如音乐欣赏《彼得与狼》中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一遍后就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学故事中所表现的小动物……等”让幼儿对这首乐曲有个整体的感受,使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内容。


  二、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所以音乐活动用图片中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如:音乐《秋叶》是一首曲调优美、活泼动听的歌曲,歌词很难让幼儿记忆。我采用了图片记忆歌词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我以直接清唱的方式导入,幼儿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背景下倾听,更清楚地听清了旋律和内容;教师第一次清唱完后,请幼儿回答歌中唱到了什么,幼儿说“有秋风、躺在地上睡一觉”,我及时地贴出幼儿说的图片歌词内容,幼儿看到图片后,很高兴;幼儿期待看到图片歌词,就认真听教师的范唱。等到把全部的图片歌词展出,幼儿已经能听音乐轻轻哼唱。在乐曲欣赏,打击乐或歌曲学习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三、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运用多媒体,可以像陶行知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说一说;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对我们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十分有益。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乐欣赏《彼得与狼》中,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多媒体课件:小朋友、“小白兔”、“小鸟”、“小猫”“大灰狼”“猎人”的动画片段,看着画面上的各种动态,听着那活泼欢快的音乐,幼儿那发自内心的天生爱创新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学着不同人物的各种动态。看见小鸟飞的姿势,有的小朋友学着左飞飞、有的右飞飞、有的飞飞东、有的飞飞西,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创新的乐趣。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四、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游戏是最能让幼儿体验快乐并感受快乐的。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游戏《小白兔摘西瓜》,可让幼儿戴上头饰,边唱边做游泳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可让幼儿围成一个圈,等到老猫出来时,听老师弹琴,小老鼠都跑回家。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为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老师还可用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来加以复习。


  五、将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歌曲特点的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师要引导、启发、循序渐进的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满足了他们动的需要幼儿本身就是一个好动的个体,如果只是枯燥乏味地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教育,那么,幼儿对音乐只会越来越烦感。如果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那么,他们就会感觉很新鲜,很有意思,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去。如:在教唱《小鸡小鸡在哪里》这首歌时,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在这里”时,幼儿可以学小鸡走路,唱“小鸭小鸭在哪里,嘎嘎嘎嘎在这里”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做小鸭子的翅膀,双腿略弯曲,身体左右摆动;小狗小猫等结合动作表演。这样,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还会期待下一节音乐课的到来。


  六、将绘画艺术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例如:在音乐欣赏《彼得与狼》的中间,让孩子们拿起画笔,边听边在纸上画了画线条,顿时不同形状的线条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的确,艺术是相通的,他们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七、音乐将音乐活动融入到一日活动中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早晨,当幼儿陆续来园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幼儿一入园就有一种好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早操、进餐、课间等活动时,教师都可以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音乐的美,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创设“音乐角”,在其中放置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播放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让幼儿自由选择,在自己设的小舞台上尽情地表演,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这个细节来进行有效音乐课堂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课题,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通过艺术潜移默化地来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听域,发展智力,使他们茁壮成长。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