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水上音乐》赏析
摘要: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亨德尔, 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 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 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管弦乐作品《水上音乐》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亨德尔;《水上音乐》;巴洛克;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Georg Friedrich H?ndel) 1685-1759, 德国伟大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亨德尔自幼喜爱音乐, 曾不顾父亲的反对, 偷偷练习古钢琴。后来, 他出众的音乐天分和坚持学习音乐的毅力, 打动了老亨德尔, 此后逐渐走上了音乐学习的道路。在此后的几年中, 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 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著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 小亨德尔在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702年, 亨德尔遵照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 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兼职管风琴师, 还经常为教堂谱写弥撒曲。在这期间, 他创作出了两部歌剧。1703年, 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在汉堡的一家歌剧院里找到一份工作, 当了一个小提琴手。他的音乐才华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有人曾提议资助他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 但被有着远大抱负的亨德尔婉言拒绝。1705年, 歌剧《阿尔米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丰厚的经济收益使亨德尔得以踏上意大利留学的旅程。三年后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 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在此后的几年间, 亨德尔频频往返于德国和英国之间。1713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英国安妮女王的赏识, 于是亨德尔索性就留在英国, 不回汉诺威了。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 亨德尔的老东家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 称乔治一世, 他对亨德尔的迟迟不归一直心存芥蒂。第二年, 亨德尔利用英王游泰晤士河之际, 在尾随的另一艘船上演奏他为泰晤士河上的庆祝节日而作的《水上音乐》组曲。
据布兰登堡公爵驻英国的使节彭内特的记述,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为1717年乔治一世从泰晤士河巡行而作的。基尔曼西格男爵精心安排了这次巡行, 舳舻迤逦, 侍从如云, 极宴乐之盛。一只游船上安置着五十人的乐队, 包括小号、猎号 (即圆号) 、双簧管、大管、德国长笛、法国长笛 (鸟嘴笛) 和弦乐器, 但没有歌者。亨德尔为这次巡行特别创作的《水上音乐》, 包含二十个曲子, 演奏一遍要一小时。亨德尔的音乐大为乔治一世所赏识, 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当时碧波万顷, 管弦齐作, 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水上音乐》最早的原始手稿早已丢失, 目前演奏的版本主要采用卡尔·莱德利希·克里塞德核定、整理并改编的复原版本。全集共计20首曲子, 根据亨德尔前后参加过三次水上夜游的经历, 又分为三套组曲。其中第一组曲包括10首F大调的曲子, 第二组曲则包括5首D大调曲子 (11-15) , 第三组曲则包括G大调的四首曲子 (16-19) 。
第一组曲: (1) 序曲, 华丽的广板开头, 然后是活泼的赋格段。 (2) 柔板, 弦乐为双簧管而伴奏。 (3) 快板, 突出两只独奏圆号。 (4) 行板, 木管组与弦乐的对比。 (5) 、快板。 (还是以两只独奏圆号为主) (6) 咏叹调, 雄壮威严的弦乐旋律。 (7) 小步舞曲, (8) 布列舞曲。 (9) 号笛舞曲。 (10) 快板。
第二组曲: (1) 快板, 欢庆, 进行曲式。 (2) 号笛舞曲, 成对的小号圆号对比, 带诱人的切分节奏。 (3) 小步舞曲, 强调圆号和小号声部。 (4) 缓慢地, 有类似声乐的优美线条。 (5) 布列舞曲, 变化多端的节奏, 这一曲标有“从头到尾演奏三遍”。
第三组曲: (1) 萨拉班德舞曲。 (2) 利戈东舞曲, 这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一种民间舞曲。 (3) 小步舞曲。 (4) 吉格舞曲。
《水上音乐》与亨德尔的其他器乐作品相比有很多不同, 其中采用大量的铜管乐器便是最突出的特点。因为要在露天表演, 所以需要整个乐团拥有比较大的音量, 因此作曲家刻意增加了铜管乐器的数量, 这在当时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创举。在音乐艺术性方面, 《水上音乐》曲调新颖, 情绪积极、活泼明快, 充满着巴洛克宫廷贵族气息。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 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特别是歌剧, 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