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多导师协作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音乐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作者: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 吴巧云 姬红兵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3-18   点击:

  将来要想成为一名社区音乐艺术活动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合唱、合奏指挥的能力。现在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便是社区合唱团及小型乐队合奏。因此,本科阶段开设的合唱排练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优秀的合唱曲目,还应让其掌握基本的指挥知识与技巧,尤其是针对未来的社区艺术人才,需要增加“指挥”这门课程,以帮助他们胜任群众歌咏辅导工作。音乐学院应设有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聘任社区合唱团、社区乐队、社区舞蹈队的辅导教师做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协助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成人与青少年艺术教育实践,以及社区节庆演出活动,让学生在跟随校外导师的社区艺术实践过程中耳濡目染,尽早熟悉社区艺术工作,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六)加强辅导员与专业导师之间的协作

  我国有句俗语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情谊是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尤其是基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所形成的“一对一”这样更亲密的师徒关系。音乐作为一门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具有修身养性、锤炼品行与能力的社会功用。通过专业教师手把手、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有利于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每节课中,在用声音表现人世间喜怒哀乐的艺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控制力、判断力、决策力,以及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等;在传授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担负着启迪思想、温润心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等育人使命。高校辅导员作为专职班主任,其工作职责就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帮困、心理辅导、就业、人际关系指导,以及党团建设等工作中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现实是,一名辅导员往往要管理数个班级、上百名学生,肯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音乐专业“一对一”的教学形式,使得导师一年最多接收三五个学生,比辅导员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辅导员要和专业导师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笔者建议建立“学生学业思政管理电子数据库”,使辅导员和专业导师每个学期至少登录数据库三到四次,了解与添加学生学习信息、思想状况等,便于双方及学院相关负责人,甚至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动态,联手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结语

  总之,应用型本科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围绕市场需求与就业方向做出调整,使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过剩的现状得到改善。新时代社区需要一批德艺兼备的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这就需要国家在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做出改革。多导师协作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组近年来在不违背现有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出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在课题推进过程中,导师团队同心协力、无私奉献,力争做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共享,使学生在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研读乐谱能力、合奏伴奏能力,以及参与社会艺术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提高。然而,要想培养真正的社区应用型艺术人才,必须设立新的音乐专业,改革现有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配置特色课程,从更高层面改革音乐专业固有的授课方法,推广多导师协作的授课形式,并与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授课形式灵活结合,力争使理论课与技能课同步进行,加强各类技能课之间的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实践能力,最大效率地将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成为他们得以谋生的技艺,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社区文化艺术工作需要,成为推动我国国民艺术教育大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