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三)
(六)
云锣是由十个青铜制作的锣盘悬挂在锣架上组合成的体鸣类敲击性乐器,每个锣盘上调定一个音,共计十个音。笙管乐队一般采用双云锣形式,两架呈∧形,对仗排列在桌案上,演奏者双手各执小槌迎击。
我们在“中国器乐”一节中介绍到,以唢呐为主奏的吹打乐,风格上大起大落,较为外在,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评价标准,它属于“俗乐”。而笙管乐编配组合形成的音色上的含蓄蕴藉,比较适合宗教仪式的气氛,所以中国大多数寺院道观选择了笙管乐作为宣讲道义的载体。
例如:中国传统乐种中最著名的“西安鼓乐”。位于中国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市,以其秦始皇墓葬中的数以千百计的兵马俑而被世界考古界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秦、汉、唐,都建都于此。“西安鼓乐”就是流行于西安市近郊的民间鼓吹乐种,据中国学者的研究,这些民间乐社所保留的乐曲至今仍然部分保存着唐代音乐的风貌。其中最杰出的老乐师安来绪先生(1895-1976年),其演奏乐器的技术和艺术感的高超,被认为是再无继承者。他演奏的《尺调坐乐双云锣八拍鼓段全套》成为中国音乐中的珍品。这个乐种的活动项目主要是为佛教道教的仪式服务,演奏者也大都是散居民间的佛教居士或道教道士。
(七)
人们常说,南方系统的佛教音乐以峨嵋山寺庙为代表,北方系统的佛教音乐以五台山为代表。山西五台山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那里寺庙林立,香火鼎盛。现存的近50座寺院分为“青庙”(汉族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两类,所传音乐也按宫调分为两类。原寺院中大都有专门的演奏笙管乐的艺僧,现在则大部分散居在民间。由于地域、交通等诸种因素,这一乐种保留着较深厚的文化传统。该地区流行的几套大曲,都是佛教音乐中最常用的套曲。所谓“套曲”,就是由一系列曲牌联缀而成的大型组曲,演奏一个套曲,就是最小的,至少也需半小时,长的则可达一个小时以上。
《普庵咒》是各地民间笙管乐种都演奏的传统套曲之一,清代蒙族文人荣斋所编《弦索备考》中,也有以弦索乐器演奏的该套曲的曲谱。普庵是宋代著名僧人的法号,他为教信徒学习梵文编有梵文字母的经咒式的韵文,所以晋北的《普庵咒》就是佛门僧侣每日功课所用的《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的简称。僧侣唱诵经文称“合念”,众僧们每逃诩要齐声唱诵。《普庵咒》旋律平缓深挚,伴奏常以笙的和音包腔,表现出一种静谧超脱的心境。唱诵中,笙管伴奏,虔诚肃穆又充满生机。这套大曲,因宗教传派、班社传承、声唱器奏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基本的旋律则大体相同。
佛教认为,在歌唱中体验佛性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高僧传》说:“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文而不声,则俗性无以得生。”所以各地寺院中,都流传着许多唱颂。五台山僧侣唱诵的《西方赞》是旋律最优美的颂赞之一。佛教徒将世界分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净土世界,现世居住的娑婆世界。阿弥陀佛是西方世界的佛,娑婆世界的佛教徒通过虔诚修行后,可往西方净土成佛。此赞就是对西方世界的歌颂。唐代前流行的赞呗记载的有《如来呗》《处世呗》《菩萨本行经》,近代讲经改唱的有《钟声偈》《回向偈》。而各地流行《三宝赞》《千声佛》《金字经》《六句赞》等,则是最常用的唱赞。
(八)
在宗教仪式中,一般是把这些赞与器乐曲牌间插排列,即演奏一段器乐曲牌,唱一段赞,中间再由主持者加念一段带韵的“说文”。什么样的仪式,排列那一类套曲,唱那几首赞,打击乐组合打那些牌子,都在常年的仪规中固定为一套一套的程式。仪式中,音乐活动贯穿始终,唱诵、演奏、打击乐器组合演奏连同舞蹈性的表演,每一程序中用什么赞颂、演奏那些音乐曲牌、带韵的“说文”是什么词,都被刊印成册或抄录成册。旧时,各地寺院道观中的僧侣道士,主要受雇于民间,到村村寨寨举行这些仪式。现在寺院道观中能够主持这种仪式的人已经很少,这种仪式主要是由民间的音乐艺术班社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