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互融・互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三互”策略的尝试运用
互动・互融・互进
--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三互”策略的尝试运用
浙江杭州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姚吉红
(注:某些图示在网页中无法显示)
【摘 要】 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本文依据小班化教学“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这一“四化”特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有关基本理念,结合实践探究提出了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三互”策略的试运,从而来提高小班音乐教学的质量。(“三互”策略是指:释氛――让师生在优化的情境中互动;卸架――让师生在彼此的角色中互融;衔梯――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梯中互进。)
【关键词】 “四化”特征 情境互动 角色互融 梯度互进
我市的小班化教育已有几个年头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都对小班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至今,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我市对小班教学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操作。而小班教学“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的特征论述(《小学小班化教学特征初探》 沈大安著)则最值得关注和借鉴。
音乐教学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倾听、歌唱、表演形式来感知和表现音乐的美。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小班音乐课堂教学更应强调“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
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纵览之,不难发现,其中许多关于音乐教学的阐述都与小班教学的“四化”理念有相同的内涵。
小班教学特征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阐述
活
动
化
*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个
别
化
*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合
作
化
*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综
合
化
*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纵上,《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许多操作要求与小班化教学的“四化”基理是完全吻合的。因此,简洁而又明确的“四化”基理完全可以作为小班音乐教学的教学方针,以此来指导我们教学策略的实施。我校音乐教研组结合本地本校小班化教学实际,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究,尝试在小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三互”策略,从而来提高小班音乐教学的质量。“三互”策略是指:情境互动;角色互融;梯度互进。简述如下,与大家商榷。
“四化”特征 尝试策略
合作化 综合化 梯度互进 活动化 个别化 情境互动 角色互融
一、释氛――让师生在优化的情境中互动
由于小班班级学额的减少,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因此,要充分利用小班教学时空重组的有利因素,让全班学生“动”起来,提高小班教育的效益。
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能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就难以发挥,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行为;如果学生在紧张和不安中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火花就难于迸发出来的。因此,解松长期以来束缚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纪律准绳”,优化互动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小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之一。
1、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小班教学交互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而优化互动情境,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例』 在一次节奏练习课中,我创设了“请你跟我这样做,谁比老师打得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跟着教师打,比比谁打得更好。
a 师拍手 × × | ×× × ‖ 生模仿 × × | ×× × ‖
(念) 请你 跟我 这样 做 (念) 我就 跟您 这样 做
b 师拍手 ×× ××|×× × ‖ 生模仿 ×× ××|×× × ‖
(念) 请你 跟我 这样 做 (念) 我就 跟您 这样 做
c 师拍手 ×O ×O |×O O ‖ 生模仿 ×O ×O |×O O ‖
(念) 请你 跟我 这样 做 (念) 我就 跟您 这样 做
以上节奏模仿结束后,我引导学生用其他形式来打节奏,学生想出了如拍腿、踏脚、点头、摆头、耸肩、刮鼻子、摸耳朵等一系列可爱的动作。
而后,我又告诉学生四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二分音符相当于老爷爷走路,一步两拍,慢一些;八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跑步,一步半拍,快一些。同时,我带着学生学习老爷爷的走,解放军的走,小朋友跑。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分析』 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培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学生在宽松的师生互动中体会到各种节奏的长短与节拍的感觉,培养了节拍衡速感,激起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2.在情境中生生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
在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式的个人创造。因此,在小班教学中,应十分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教例』 在《敲敲打打》第二课时中,针对欣赏《鸭子拌嘴》这一教学环节时,老师先创设情境:“大家看到过鸭子吗?一天,许多鸭子在一起玩耍,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经过学生的相互讨论、补充,一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清晨鸭子出窝、拌嘴,鸭妈妈劝架、相伴回家。接着老师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小鸭,该怎样表演?”于是,学生争着表演。
老师让学生以三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接着让小朋友自己分配角色,分别扮演鸭妈妈和拌嘴的小鸭,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当清脆的钹和三角铁发出“才当、才当”的声音时,学生们笑盈盈地把双手靠在两侧,撑起一对翅膀大摇大摆地按打击乐的节奏走着,不快不慢,非常整齐,显然是“小鸭们”出窝了。接着,悦耳的钗声又响起,随着声音的渐强而加快速度,同学们立刻两两相对,撅着屁股,表现得十分活泼,原来当作翅膀的手,在此时又变成了小鸭子宽而扁的嘴巴。钗越打越激烈,“小鸭子”的翅膀抖得更厉害,还真有点不分胜负不罢休的意思呢!这时,粗犷的锣声出现了,“鸭妈妈”们随着节奏拍着翅膀,一摇一摆到“小鸭”劝架。有的瞪瞪眼睛,有的拍拍“小鸭”的头。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幅度变小,强度变弱了,和着安静的音乐互相笑微微地招手。最后,跟着自己的“鸭妈妈”回家了。
『分析』 在这个音乐情境中,每一位学生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
3 、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小班音乐课堂教学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状态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教例』 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先提问:“乌龟和兔子赛跑哪个会胜利?”学生回答:“当然是兔子啦!”这时,我说:“今天的答案恰恰相反,在《龟兔赛跑》中胜利者是乌龟,不信请听――”于是我打开录音机播放《龟兔赛跑》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乐曲刚开始是一个晴朗的早晨,于是我挂了一幅《森林晨图》,让学生边看画图,边听乐曲。这时教师用轻轻的语言描述这森林的早晨: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天太阳出来了,阳光暖暖的,小鸟早树上唱歌。小动物们都醒了……这时学生如看动画片一样,身临其境。同时教师用语言提示激励他们表演:“兔子非常骄傲,看不起别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同学们昂首挺胸,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别人。“兔子要偷懒了,它就靠在树旁睡起觉来。”学生马上靠在另外同学身上打起呼噜,闭上眼睛做睡姿。“可乌龟大叔仍坚持不懈地往前爬但它已经很累了。”学生又马上笨重地爬行起来,并两手臂轮换地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就这样,到后来,不用教师提示,学生自己一边想象,一边表演。全体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之中,课堂充满了活力,其乐融融。
『分析』 这样的人境互动,使人融入到情境之中,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而变活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表现欲和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二、卸架――让师生在彼此的角色中互融
中国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民主精神淡薄。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定向、定规和定论者,扮演着“领导角色”,对课堂活动进行控制。而学生却始终处于“受动状态”,是“受抑角色”。
音乐教育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小班化音乐教学更应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班资源”,努力改变自己与学生的角色,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学生,多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音乐学习看成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1、“上”“下”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