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作者:钟楼小学 雍紫婷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3-16   点击:

  ( 二) 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相对比较困难,这主要使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突出,并且正处于个性发展时期,并且个性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小学舞蹈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特点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与学生个体相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得到满意效果,但是这种个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中可能很难实现,因而需要选择更加适当的教学方式及模式,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及配合,可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好发展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就可以使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也就可以使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促使学生实现更理想的自我表现,逐渐实现学生表现力的增强。此外,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其自信心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且学生自尊心及对比心理都比较强,在合作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足,也能够促使其积极进步,对于这种良性竞争形势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及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所布置的相关舞蹈任务,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且能够实现学生表现力的有效培养。除此之外,这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好实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可促使学生的表现力得以更深入发展,可使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得到满意的效果,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

  ( 三) 提供充分机会及平台使学生自我展示

  在小学舞蹈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表现力培养得以更好实现,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提供充分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这也是学生表现力培养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舞蹈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舞蹈表演经验得以积累,使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得到有效实现。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舞蹈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观摩课及教师停课等相关活动促使学生表现力实现更好发展,这些活动组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在这些形式实现常态化的基础,可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以逐渐形成,促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自我表现,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通过让学生不断自我训练,也就可以促使学生的表现力实现有效提升,满足学生表现力的培养需求及要求[2-3]。

  三、结语

  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被越来越重视,因而实现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就十分必要。在小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属于重要任务及要求,也是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基础,因而小学舞蹈教师应当对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及认识,并且要以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培养,使学生舞蹈表现力得以增强,从而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骊亚.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9( 18) : 122.

  [2]李苏悦.探讨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 37) : 181.

  [3]杨思媛.探析舞蹈表现力及其培养途径[J].黄河之声,2019( 05) : 126.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