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逐渐开始转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当然,一路上会有一些麻烦。例如,有的教师因传统课堂内容的长期影响而难以改变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因过度追求课堂信息化与趣味性,反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先要做好备课,再让学生在灵活的课堂中享受音乐教学,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音乐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还要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将音乐艺术与教育育人相结合,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探索小学高效音乐课的构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1.1 增强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抽象的乐理知识理解还较为困难。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音乐质量与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一个高效的课堂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音乐时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缓解学生的压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音乐学习,爱上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由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决定,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也通过互动的方式获得知识,双方共同成长发展。
1.2 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和努力的重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阻碍着学生学习发展,教师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一堂成功的小学音乐课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课中传授学生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可以边学习边表演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音乐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培养,以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发展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2.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2.1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开阔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视野。比如《多彩的乡音》的教学,有些民歌的唱法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会使学生产生一些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的趣味性。课前,教师可以问学生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收集和研究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结合歌曲的创意和设计特色,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之后开始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所收集的民族歌曲,并从学生中挑选几名,演唱歌曲的片段,并分享相关的故事。其他学生也可以主动进行相关的表演,或提出相关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步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深化学生们的知识理解。
2.2 采取自由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表示,教师应当对学生们的感官调动进行重视,要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己各项感官,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旨在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听觉来投入到音乐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乡》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们对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进行熟悉。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歌曲中唱的是哪条河啊?”学生回答:“长江,黄河。”通过这种方式吗,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然后根据音乐伴奏,让学生在伴奏的旋律中试着唱出歌词内容,教师则在旁纠正学生们的发音。若出现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歌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对歌词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歌曲中“源远流长”这个词在歌曲中的含义,只有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了这个词在歌曲中所蕴含的意思,学生们才能在演唱时正确的帮我情感。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几遍这首歌曲,根据歌曲的节奏来进行打拍,感受音乐的三拍旋律,并思考歌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最终,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