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
摘要: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歌唱教学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往往是教师范唱一遍,学生跟唱一遍,循环往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情感交流,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美好的情操。为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从善用赏识教育、借助影音游戏、设计创意活动、深化学科融合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唤醒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养。基于此,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歌唱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唤醒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意识,提升其内驱力,使其真正领会歌唱的本质,激起学生与音乐的情感共鸣,提升歌唱教学效益。
一、善用赏识教育,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歌唱中充分感悟并体验音乐之美,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并给予充分的赏识,让学生在唱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增强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一)赏识学生的表达,增强理解力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来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深化对音乐人文内涵的理解,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发言,在交流、体验中理解音乐、聆听音乐、感知音乐,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让学生在被赏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强理解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简谱)《好朋友》时,创设音乐游戏“两个好朋友”。教师先指着实物黑板和粉笔,请一名学生以角色的口吻说“黑板和粉笔是一对好朋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对好朋友”,并表扬该学生表达得很到位,让大家都感受到了亲密的朋友关系。在教师的赏识下,同学们兴致高昂。紧接着,教师出示挂图,学生根据挂图内容欢快地说出“鼠标和键盘是一对好朋友”“铅笔和橡皮擦是一对好朋友”“鸟窝和麻雀是一对好朋友”,而且学生还进一步说出了“大森林、绿草地、蓝天、白云也是麻雀的好朋友,爱鸟的我们也是麻雀的好朋友”。教师对此表示赞赏:“同学们,谢谢你们帮它们找到了好朋友,老师也认同你们的观点,是的,不只人与人可以是好朋友,动物与人类之间也是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努力创设一种非常愉快、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活跃、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音乐的主体意识主动增长,能够积极融入音乐情境中,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同伴和教师的赏识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更加乐学、善学,而且能够感知美、发现美、体验和欣赏艺术美,既丰富了审美体验,也提升了审美感知能力。
(二)赏识学生的创编,增强表现力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歌曲演唱中,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创造性地编排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创新意识,并灵活应用赏识教育。通过赏识学生的创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歌唱技能。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简谱)《癞蛤蟆和小青蛙》时,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扮演癞蛤蟆(爸爸)和小青蛙(娃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自由发挥,并请学生到讲台前“亮相”动作,互换角色,节奏对白,说唱结合,在角色表演、形象塑造中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学生根据角色不同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多感官地体验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同伴一起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美、表现美,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学生都兴趣盎然。学生有创意的表演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下既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又在愉悦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增强学习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非常勤奋,不畏艰辛,能够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成功唱出动人的歌曲;有的学生则更加喜欢动脑,他们乐于独立地解决困难;还有一些学生则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对于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也有些学生识谱能力较差,演唱缺少表情;有些学生唱歌容易不着调;还有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比较少,容易丧失信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选好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赏识,及时发现学生歌唱过程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促进每位学生拥有更好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掌握歌唱技能,最终能够勇敢地站在舞台放声歌唱。教师通过及时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信心和歌唱能力,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影音游戏,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在小学音乐歌唱课堂中,教师要在坚持引导学生实践导向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聚焦感知、体验、探索和思考,形成独立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表现能力。在音乐课上,结合学生学段要求和认知特征,借助影音等媒体创设游戏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体验感,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简谱)《春雨濛濛地下》时,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游戏”模式,先播放美丽的露珠视频,让学生看着视频听着雨声,进入春雨的意境中,体会《春雨濛濛地下》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影音充分感知春雨后,教师请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谁能回忆出关于春雨的诗句?学生一下子进入比赛状态,争相背诵出《春夜喜雨》《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模仿春雨的声音,学生回答沙沙沙、滴答滴答、淅淅沥沥……教师再次激励:“你能用你喜欢的春雨声,唱出你心中春雨的旋律吗?”伴随着电子白板的影音伴奏,学生感受着歌曲情绪、旋律的变化,歌词呈现,学生仿佛看到了春雨、看到了杨柳,唱得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尽情歌唱、尽情展示、尽情表现。在这样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歌曲的演唱有了更高级的情感升华,艺术表现能力也在艺术体验中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