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学科综合放异彩-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作者:沈黎霞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

 

学科综合放异彩

 

论文提要:

“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间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正确认识新型的音乐教学体制,是正确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基础。针对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或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而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甚至误入歧途的现象,笔者从学科综合的概念及意义,学科综合的做法,学科综合的实施建议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学科综合

 

“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正确认识新型的音乐教学体制,是正确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基础。缺乏或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不仅在教学中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误入歧途的可能,我曾听到过很多老师上《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就有很多不同的教法。有的老师全然不顾歌曲的地方特色,而仅仅把它作为一首很单纯的学唱歌曲来对待,因此采用的还是以前的老套路:组织教学――发生练习――节奏训练――聆听歌曲――模唱法学习歌曲――歌曲处理;有的老师把音乐课当成了大拼盘,把学科综合简单的理解成了学科相加,于是在课堂上施展了十八般武艺,让学生欣赏蒙古风光片,详细介绍了蒙古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又学习了蒙古语言,还学跳了蒙族挤奶舞、骑马舞,学习了喝马奶酒的礼仪等等,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把地理、语文、舞蹈等学科都进行了综合,只可惜课后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40分钟下来连这么简单的歌曲都还没有唱会,更可笑的是有学生还很兴奋的说“今天的音乐课真精彩,音老师说的比我们地理老师还好!!”

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再来回顾一下《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关于“提倡学科综合”的概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单纯的歌曲学唱和热闹的学科拼盘并不是课标所提倡的学科综合,以下就将我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进行阐述,希望能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到指正和提高。

一、      “提倡学科综合”的意义和可能性:

1、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间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辅德、益智等功能,在当今素质教育主旋律下,艺术素养成了人的素质修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载体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3、在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奥尔夫说,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因此在著名的德国奥尔夫学院中,综合性教学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综合性教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的综合,比如该院开设的舞蹈、动作课,就是在音乐声中展开的,实际上也是动态的音乐课;二是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像“普通音乐”这门课,就是一门包括声乐、器乐、节奏训练、合唱、指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训练课。达尔克罗兹也说,任何乐思可以转译成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据此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就是采用节奏性的动作伴之以声乐、打击乐或钢琴即兴伴奏,以身体的运动来反映音乐的要素和情绪的。

二、      学科综合的做法:

由上可知,在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综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基本理念的阐述,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1、 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领域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 、“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每个领域又有很多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音乐教学中要避免“难、繁、偏、旧”的现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把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渗透创作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年级教学歌曲《龙咚锵》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打击乐器的演奏,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进行。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以下几个主要的环节:1、聆听音乐,学跳秧歌舞,熟悉旋律。2、边跳边自由的学唱歌曲。3、认识锣鼓镲,学习演奏方法。4、成立“锣鼓班”创作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样的活动简单易行,并且学生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各项唱、奏、演等探索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现自我。

2、 把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把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具有相互促进作用。1924年,在慕尼黑一所实验舞蹈学校,与17位女学生一起,奥尔夫就已经开始了古希腊音乐理念――音乐、舞蹈、语言合一的现代实验。奥尔夫这样说:“音乐教育的‘原本的’(elemental)观念并不是新东西。我只是用今天的术语表达了不朽的观念,使古老的思想恢复了生命力,并为我们服务。”还有我国早期的“乐教”也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也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例:在音乐课上,欣赏乐曲时,可以让学生用色彩和表现自己听到音乐后的心情和对音乐的感受;听旋律音程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所听音符旋律的线条,说出旋律的路线走向,再读谱和跟琴唱一唱。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说、读、写、唱歌谱能力可同时得到协调训练,有利于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又例:在欣赏或学唱民族类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一些民族的特色舞蹈动作,如蒙族的骑马放牧,藏族的甩袖、颤膝,汉族的秧歌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才能。

3、 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音乐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与音乐节奏感、旋律感的结合、一定的音乐与地方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与科学、历史等课程的结合等等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例如:“《小雨沙沙》这节课,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原来的音乐课最多扩展到歌表演与打击乐器,现在上《小雨沙沙》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美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的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实施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从表面上看是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教学内容的矛盾,实际上更本质的问题:是习惯了的“学科顺序”、“书本编就”单一、封闭的教学定势与丰富、开放、自主开发的新课标之间的矛盾。 

4、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每个儿童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音乐教学和学生所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件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特别是在艺术传播媒体日益丰富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的音乐远远高于学校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帮助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教师要拓宽学生音乐的渠道,改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经常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影视歌曲,经典的中外名曲;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就是以播出戏曲,音乐及综艺节目为主的专门频道。在这套节目中播出的《舞蹈世界》,《戏曲采风》,《交响世界》,《戏苑百家》,《国乐飘香》等栏目都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艺术的崭新天地。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元旦等都是好的文艺节目出的特别多、特别新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录制一些好的节目让学生集中欣赏;还可以组织鼓励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多参加一些社区、社团、教育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比赛;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沙龙、音乐创作等形式把课堂教学一直引向课外,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比如:我在二年级办了一个题为“我的乐器我来做”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一样自己喜欢的能发出不同音高的乐器,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有的去请教爷爷奶奶、有的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小组合作讨论,结果带来的成果很丰富,有不同水位的水杯做成的水琴,有不同长短的铝片(铁片)做成的金属琴,有竹子挖孔做成的笛子,有几张树叶组成的叶哨,学生的想象让人佩服,学生的作品让人惊叹。正是因为通过多渠道为音乐教学所用,才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当然,应该明确的是音乐教育的使命是用音乐造化人。提倡学科综合的前提必须是以音乐为主线,保证学唱的时间,必须是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的相关文化相融合,对于人文性的材料点到即可。由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在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慎重的选择可教性的材料,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三、学科综合的实施建议:

1、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具有音乐性。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老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上地理课,教师只需要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就必须把它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在熟悉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介绍;而如果在巩固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唱着《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学习蒙古人骑马、挤奶等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在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那就可以再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蒙古歌曲,如《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人》等,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感受热情、好客的蒙古人。

2、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会喧宾夺主。

综合性材料的运用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更加热闹,因此很多老师特别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往往喜欢运用很多的综合性材料,结果挤占了学生学唱的时间,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把音乐课上成了大拼盘,适得其反。因此我建议大家在选择综合性材料的时候应该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在决定用某个综合性材料前,先想清楚:(1)选择的材料是否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2)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3)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可教性;(4)选择的材料在教学中是否能用与音乐相结合的手段来表现。都考虑清楚了,如果觉得确实能用的,那再来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我把这些综合性材料都用了以后,学生学唱歌曲的时间还有多少?在这个时间内,我能不能保证大部分学会这首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大胆的尝试,如果是否定的,那就必须忍痛割爱去掉一些综合性的材料,还音乐本位。

3、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有利于展示自己的特长。

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内涵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也会展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而学科综合的提出更是给了教师更多发挥的空间,比如有些教师擅长绘画,;有些老师擅长舞蹈;有些教师擅长演奏某些乐器;有些教师擅长朗诵等,那么在选择综合性的材料来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来组织。比如前几天我上《草原上》一课时,刚好嗓子不舒服,医生交代不能唱歌,而领导又来随堂听课,怎么办?我就结合自身的特长,设计了一堂舞蹈性很强的课,首先让学生听着《草原就是我的家》跟我做骑马律动进教室,接着就让学生跟着我的手势边听歌曲《草原上》边打拍子,在不停的聆听中让学生自主的学会了歌曲,最后我示范表演了自编的蒙古舞,让学生唱着歌学一学。整节课我的话很少,始终都用舞蹈性的动作和手势提醒学生,学生的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不错。课后,听课的一位数学老师说:“老师,第一次看到你跳舞,真美啊!”可见,适当的特长展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3、《艺术教育论》  郭声健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4、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http://www.hongxiao.com/
 
此文获余杭区音乐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