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江南丝竹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开展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教学工作存在如下问题:学校忽视江南丝竹教学,缺乏系统的教材;民乐专业师资匮乏,教学交流平台较少;学界缺乏对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综合研究。基于此,策略如下:通过校园江南丝竹文化建设,实践文化传承;通过开展音乐课程改革,进行教学传承;通过江南丝竹教师乐团带动学生乐团发展,开展师生共学;通过推进市级江南丝竹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实现联动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程;江南丝竹;传承;
江南丝竹流行于长三角地区,是最具江南地域风格特点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并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南丝竹具有精致、柔婉、轻快、典雅的音乐风格,合奏要诀是“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停我拖,我停你拖;你高我低,我高你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正我反,我正你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等,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当引导中小学生深入了解“和”文化,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和”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积淀深厚的江南人文底蕴,弘扬“乐合人和”的中国文化精神。本文立足于上海市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发展策略。
一、上海市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现状
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的首要措施是培养青年一代的传承人,进行活态传承。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在上海“江南丝竹进校园”活动中谈道:“传统的东西,文字、音响的记载都容易做到,但演奏者才是让艺术遗产‘活着’的关键一环。”(2)
2013年4月,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和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江南丝竹进校园”试点工作。2019年,上海市徐汇中学受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徐汇区教育局委托,牵头组建了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26家中小学加入。2021年5月,第二批14家中小学加入,其中上海市有33所中小学致力于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工作。
1. 上海市江南丝竹特色中小学迅速发展
近几年,上海市以传承江南丝竹为特色的中小学发展迅速,成果丰富。其中大部分是民乐特色学校,在开展民乐教学的同时,重点开设江南丝竹课程,成立江南丝竹乐团,例如徐汇中学、陆行中学南校、崧文小学等。
上海市徐汇中学作为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龙头学校,开设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专家讲坛,举办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挂牌仪式及联盟单位展演,开展首届长三角江南丝竹论文大赛,录制江南丝竹微课视频,组建教师团队,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民族文化”和“江南丝竹”。疫情期间坚持开展线上讲坛,近几年为江南丝竹在中小学的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坚持民乐特色教育20年,开发了近20门民族艺术教育拓展课程。其中“江南丝竹”课程荣获首届上海市校外教育实践课程评比一等奖,正式出版《江南丝竹通识》一书。每位在校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种民族乐器,民族艺术教育的覆盖面达到100%。
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以民乐教学为特色,开设二胡、扬琴、中阮等零基础兴趣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能力。学校成立江南丝竹社团,课余时间开展民乐团排练,举行“江南人文体验”项目之“江南丝竹导赏活动”等。
除了上述的三所学校,上海市第一中学、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市徐汇区启新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等学校都在积极开设江南丝竹课程,组建江南丝竹乐团,开展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工作。
2. 上海市的民乐特色学校具备传承江南丝竹的潜力
上海市虽然专门开展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中小学为数不多,但是大部分开展民乐教学、以民乐为特色的中小学都有开展江南丝竹传承工作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具有发展成为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基地的潜力。
上海市以民乐教学、民乐团建设为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有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等。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依托上海音乐学院优质资源,开展民乐教学,开发校本课程“走进民乐”。现有在职民乐教师5人,学校还定期举办专场音乐会、民乐大师班等艺术实践活动。该学校具有开设江南丝竹课程、编写相关教材、组建江南丝竹乐团的优质师资,民乐团学生能胜任演奏排练江南丝竹乐曲。
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于2004年成立“七彩韵”民乐团,开设了二胡、唢呐、笛子、琵琶、笙、中阮、打击乐等拓展型课程,编写《颛小乐坊》一书。学校聘请上海民族乐团的专业演奏员担任乐团艺术指导,乐团学生接受专业的民族器乐教学,能够胜任演奏江南丝竹乐曲,具备开展江南丝竹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条件。
不少学校在音乐课程中增加江南丝竹音乐欣赏,将江南丝竹作为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或者邀请江南丝竹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讲座和音乐会来传播江南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小学江南丝竹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江南丝竹是我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而当前仅仅依靠口传心授传习模式,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了解江南丝竹音乐,也没有途径去学习,更谈不上喜爱和传承。江南丝竹音乐形式边缘化,导致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与价值理念也将逐渐被遗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忽视江南丝竹教学,缺乏系统的教材;民乐教学师资匮乏,教学交流平台较少;学界缺乏中小学江南丝竹传承综合研究。
1. 学校忽视江南丝竹教学,缺乏系统的教材
近几年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江南丝竹进校园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大部分中小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将江南丝竹纳入课程教学对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方面,学校的主导观念还是强调文化课成绩,许多教师占用音乐课补习其他课程,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考试成绩最为重要。在音乐课程设置方面,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音乐课多采用教师弹钢琴、学生唱谱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形式单一。
另一方面,学校缺乏江南丝竹课程教材。有关江南丝竹的著作,多为乐谱集和论著,仅《江南丝竹通识》适用于中小学江南丝竹课程教学,其内容以乐曲欣赏和江南丝竹文化介绍为主。但是,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编写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涉及江南丝竹音乐文化知识、经典乐曲指导、乐器演奏技巧分析、乐团合奏技巧指导的全面、科学、系统的中小学江南丝竹教材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