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素养立意下的“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赵骁彤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16   点击:

  在2022年版《艺术课标》中,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分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笔者基于对其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描述的理解,绘制了艺术实践、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间的对应关系图。(见图3)

图3 艺术实践、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对应关系图

  在进行“元素螺旋”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各单元中不同艺术实践和学习内容的素养指向,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建构结构化课程,促使素养多轨并行、综合进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单元内部四大核心素养的横向均衡渗透,也应强调核心素养在单元,甚至学段间基于学科结构的纵向发展,纵横交织间,素养得以培育,认知进阶由此生发,学生认知结构也逐步形成。笔者据此建构了“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的结构化课程教学模型。(见图4)

图4“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结构化课程教学模型

  基于该模型进行“元素螺旋”课程规划与教学时,教师需要以学生核心素养螺旋上升的达成通道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路径,以学生认知进阶的形成与认知结构的建构作为课程目标。同时,逆向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三)生活层面—创造实现素养跃迁的“大螺旋”

  “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强调素养立意,因此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核心素养观。所谓核心素养观,即让课程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9)如果教学中的“元素螺旋”仅局限于课堂与课程层面,那么学生仍将缺乏实际运用音乐的机会与能力,迁移就无从谈起,素养也难以产生跃迁与迭代。因此,教师应当基于课堂教学与结构化课程,将音乐渗透于日常生活,并在情境元素的螺旋作用下,形成融入学生真实世界的素养跃迁“大螺旋”(见图5),进而使学习变得无处不在,迁移与运用也由此触手可及。

  如图5所示,这里所说的日常生活,并非与课堂、课程无关且相互割裂的日常琐碎。相反,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素养跃迁的丰富经验与经历,还包裹、囊括课堂教学与结构化课程,通过情境元素的螺旋渗透,与课堂、课程有机相融、不可分割。

  生活层面运用“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对情境元素的适切运用,尤其应关注其与音乐元素、素养元素间的连接关系,贵在渗透自然、融入得当。以小学中的劳动歌曲教学为例,教师应在课堂、课程中螺旋渗透源于生活经验的劳动情境元素,并通过拓展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将历经学习后获得的素养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图5 生活层面实现素养跃迁的“大螺旋”

  学生学习的起点并非从课堂开始,而应始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教师若能开发适切的最近发展区,善用情境元素,就能挖掘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劳动情境以激活学生以往的劳动经验与记忆,通过音乐元素渗透,让歌唱与欣赏由心而发、随心而动,将音乐学习向下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起点。在结构化课程中,劳动情境应呈螺旋上升状向上延展、贯穿,直至学科认知结构得以建构。目前,各版本音乐教材都为低、中、高学段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劳动歌曲,教师可基于各学段核心素养培育的偏重,有梯度地创设适合的劳动情境。例如,在低学段应着重聚焦艺术表现素养,可以围绕《小蚂蚁搬米粒》等作品创设劳动情境,在情境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与热情;在中学段应加强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的渗透,可以在执教《打麦号子》等作品时,引领学生历经劳动号子产生、流行、传承的典型真实情境,体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理解劳动号子的文化内涵;高学段学生已具备较高的音乐技能与丰富的经验,可重点关注创意实践素养的培育,比如在在执教《掏洋芋》等劳动作品时,创设掏洋芋的真实劳动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除了在课堂与课程中渗透外,情境元素还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提出驱动性问题,如将劳动歌曲作为一种劳动技术的话,那么应该怎样配合才能让劳动更起劲儿、更有趣。同时,让学生基于情境,提出补充式伴唱的合作演唱形式,尝试用音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展开指向生活实际的问题探究活动,探寻劳动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价值、功能、表达形式、作用方式等,让学生深入体验真实生活中的劳动情境,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音乐实践中触发、形成专家思维。

  历经以上贯穿课堂、课程与生活的学习与探索,在情境元素的螺旋作用下,学生素养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终达成跃迁,进而融入学生的身体与思维,直至大道至简、用乐无痕的境界。历经“元素螺旋”的学习历程,素养真正成了学生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身陪伴。

  结语

  综上所述,“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的提出基于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聚焦并尝试解决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学科育人的路径探索等实际问题,倡导通过课堂、课程和生活三层音乐学习螺旋结构的融合作用,帮助学生深化音乐具身体验、构建音乐认知结构、助推音乐迁移运用。笔者通过对本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力求打造素养立意下的音乐教学新样态,逐步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跃迁与迭代,助力我国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与推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5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3、第111页。

  (3)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4)杨丹《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3期。

  (5)左群英、汪隆友《从认知到体验:中小学教材使用的具身转向》,《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3期。

  (6)同注(1),第4、第11、第14页。

  (7)[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1—32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