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素养立意下的“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赵骁彤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5-16   点击: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体系逐渐完善,教育格局中学科育人的素养立意尤为凸显。笔者通过深入理解相关政策文件、中外教育理论,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对当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以期在课堂、课程与生活三个层面的音乐学习螺旋结构的融合作用中,帮助学生深化音乐具身体验、构建音乐认知结构、助推音乐迁移运用。本教学法研究与实践,力求打造素养立意下的音乐教学新样态,助推我国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素养立意;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方法;结构化课程;素养跃迁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继发布,我国教育改革加速进程,驶入新航道。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历史性关键教育问题(1),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由此,中国教育改革的素养导向更加明确,学科育人的素养立意更为凸显。

  基于对以上国家教育文件及新时代教育改革方针的理解,各地专家、教师依据自身教育背景与地方优势,积极探索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向与转型,现已在多领域、多学科卓有成效,素养立意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各科教学法蓬勃发展。虽然很多一线教师也在关注素养导向、学科育人,并尝试在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大单元、大概念等前沿教育理念,但由于音乐学科自身的审美性、表现性、情感性等特征,使得诸多教学理念在与音乐学科融合时仍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浮光掠影”,不够深入;无法结合已有音乐经验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对音乐的常态化运用仍停留在技术与技能层面,难以用音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针对以上音乐教育现状,笔者总结已有研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建构了“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力求通过符合我国人才培养需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科课程结构特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化音乐具身体验、构建音乐认知结构、助推音乐迁移运用,在课堂、课程与生活层面为学生在素养立意下的音乐学习提质增效。

  一、内涵缕析:素养立意下的“元素螺旋”音乐教学

  (一)素养立意下的音乐教学追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艺术课标》)指出,应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建议中也突出强调了“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提出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2)由此可见,音乐课堂、课程与教法的转型应强调素养立意,发挥音乐学科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哪些素养呢?从学科素养层面来说,2022年版《艺术课标》明确了四大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它们符合艺术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科特性与教育功能,是音乐学科发挥美育作用的核心与根本。而从学科育人指向的综合素养层面来看,应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迁移音乐经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品格,聚焦学以致用。落实到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元素、体会学科结构,体味迁移运用、体悟核心素养。

  (二)“元素螺旋”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法,即教授音乐的方法体系,通常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而产生。我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沈心工在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堂开设的歌唱课。以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先驱,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约50册、1300首学堂乐歌。(3)伴随乐歌的诞生,相应的教材与教法也由此萌芽,如沈心工在《学校唱歌集》后补充的四部分教学方式,即“练音”“乐理撮要”“风琴使用法”“游戏法”等。(4)此后,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逐步涌现了诸多国外教学法译本,如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的《小学唱歌教授法》等,也有根据本国国情与学情探索编撰的教学法著作,如陈仲子编著的《音乐教授法》、缪天瑞的《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等。随着20世纪末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逐步推广、传播,其结构化、系统化,兼具趣味性、实践性与实用性的教学方式至今仍被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运用。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专家根据21世纪我国学生发展与培养方向,研发了诸如“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等适用于我国教育背景与教学立场的音乐教学法。

  本文探讨的“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是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美育发展及2022年版《艺术课标》的发布所带来的新形势与新思考,尝试构架的音乐教学法,其内涵的关键在于对“元素”及“螺旋”的界定。依据素养立意下的学生发展需求,本教学法所涉及的“元素”涵盖课堂体验层面的音乐元素,即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旋律、节奏、和声等结构元素,以及情绪、意境、风格等表现元素;课程育人层面的素养元素,即艺术课程四大核心素养;迁移运用层面的情境元素,即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用乐、探乐情境。这三类元素,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课程构架与生活渗透,形成独立存在又相互交织的螺旋结构。(见图1)

图1“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基本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该螺旋呈类似DNA分子的双驱螺旋结构。在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具身活动,获得充分的音乐元素体验,再经由情境元素将其与素养元素相连,体验与素养融合交织、相互促进,并呈螺旋上升、层层叠加的进阶态势,最终指向学生音乐运用能力的培育与综合素养的跃迁。在此螺旋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以概念为本的单元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方式整合以上元素螺旋,将其容纳在一个指向性更明确的学习场域中,为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综合素养提供保障。

  二、价值追问:“元素螺旋”撬动素养导向的深度美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因此,开展素养立意下适切、有效的音乐教学法研究,正是对国家美育教育目标的积极回应与主动探索。基于学理分析与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元素螺旋”音乐教学法是撬动素养导向的深度美育的重要手段。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