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一部音乐作品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能带动整体教学的切入点。音乐鉴赏的教学同其他音乐教学一样,也有一个教学切入点的问题。切入点是一部音乐作品教学的枢纽,它关乎教学的方向。没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与评价的设计、实施将会失去目的和方向。[5]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6]以想象促进艺术表现,构建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教师要积极寻找鉴赏课程中音乐文化建设元素,并找到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音乐欣赏、易于操作、易于掌握的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在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选择适合的音乐鉴赏教学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音乐鉴赏教学切入点的根应扎在音乐本体这块土壤中,它应能迅速传递出音乐的最有效的信息,同时,又能带动整部音乐作品的教学。音乐鉴赏教学应以形成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来促进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从音乐本体着手,视野要开阔。
(一)从教学目标中寻找切入点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中寻找切入点。
在选择音乐鉴赏切入点时,不能贪大求全。切入点选得太大、不具体,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不能带动整个音乐作品的教学。相反,将切入点选得太小、太具体,把一部音乐作品肢解开来,会造成欣赏认知上的多枝节与多视点。因此,在选定音乐作品鉴赏的切入点上,我们必须要依据作品信息,从有利于学生欣赏、感悟、体验的角度出发,去寻找恰当、适切的教学切入点。
鉴赏不同于欣赏,更不同于音乐的认知教学。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欣赏是表层次的、共性的;鉴赏则是一个深层面的鉴定和欣赏。鉴赏不仅要认识音乐表面的结构,更要理解音乐深层面的内容,即对音乐作品本体的认知,它带有广泛的个性理解。例如,在《祖国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对合唱《祖国颂》的鉴赏,培养学生合唱艺术素养,认识大型混声合唱人声表现方式与艺术魅力,感受丰富的音色效果;了解《祖国颂》的创作背景以及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手法;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强烈的抒情色彩与时代激情,找到音乐审美感知、音乐表现、文化理解在作品中的结合点,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渗透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目标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教学体现对话交流、合作讨论、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以及思维空间的拓展。
(二)从问题中寻找切入点
音乐鉴赏教学难是业界共识。实际上,鉴赏教学难在问题的设置。教师如果能够选好问题,带着问题找到切入点,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主线,进行放射性拓展,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悟的效果。
我们知道,审美感知有与情感活动紧密联系、主动选择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通过问题的设置,将切入点建立在与学生情感紧密联系、让学生主动选择等方面。
以歌剧《白毛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什么样的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歌剧的音乐以哪个地域的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具有什么独特的民族风格?”“歌剧是什么样的戏剧形式?”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欣赏、讨论、想象、创作、表现、探索活动,了解旋律、节奏、结构、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和人文线索信息,进行想象和拓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想象,在音乐实践中体验美感、怡情养性,在合作、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个性发展、积淀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