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导入环节材料应用的研究
2.案例二:
(1)教学实录:
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打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大门,学习了我国清末民初时期的音乐——学堂乐歌,认识了当时两位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和李叔同(出示沈心工和李叔同的图片)。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继他们之后的两位优秀的音乐家及他们的音乐作品,他们是——萧友梅与黄自(出示萧友梅与黄自的图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强化时代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出示并板书课题:背景音乐——歌曲《问》的第一乐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82页,浏览一下教材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课题的时间,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次感受作品,铺垫对新课的学习。)
过渡句:本节内容教材中给到了两个重要的音乐作品,一首萧友梅先生的《问》,一个是黄自先生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学习这两个作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节内容的导言部分。
(2)案例分析:
表4 案例观察计划表2
(二)《西出阳关无故人》导入设计
1.案例三:
(1)教学实录:
教师导入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回忆一下这个视频的演奏乐器。
(古琴演奏《阳关三叠》,配有沙漠之中的场景)
展示古琴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古琴的琴弦,徽位。
提问:这种音乐在中国古代受到哪类人的重视的重视?并将它作为自身必备的文化修养?(文人阶层)
(由此引入文人音乐,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琴歌——阳关三叠的琴歌)
(2)案例分析:
表5 案例观察计划表3
2.案例四:
(1)教学实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都是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过程,那么你们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发展有所了解吗?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古代歌曲呢?
举例:《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等等。
过渡语: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我们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2)案例分析:
表6 案例观察计划表4
三、音乐课堂导入策略研究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遵循以启迪智慧为教学目的进行展开。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教师通过不同的导入的手法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揣摩与体会,通过课程的深入去启发学生使其在思考中获得智慧。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以下音乐课堂导入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材料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不能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导入的设计是促进课堂氛围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手段。因此可以选择较有视觉吸引力或者是容易引起学生进行思考的提问来进行引入。此外,导入还可以使用回顾性的内容,起到串联课堂、回顾知识的作用。
(二)材料具有“音乐性”
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导入一定是与音乐本体有关的,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音乐的特质进行。因此在导入材料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音乐性的材料,例如歌唱课可以选用由学唱乐曲改编的音乐或根据音乐进行节奏律动,欣赏课则可以选择同曲异奏,或是同风格不同形式乐曲。
(三)短小精悍丰富多样
一个完整的导入大概需要3~5分钟的时间,一般教学设计要遵循短小紧凑的要求,否则会对之后的课程内容的教授带来一定的负担。所以在选择导入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导入的前提,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集中注意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点面结合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横向的知识与纵向的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有切实意义的扩展。因此,在教师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将导入环节作为一个支点,由此支点进行发散,连接课程内容。
对于导入材料的选择首先需要遵循导入的原则,基于学情、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原则的指导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合适的并且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材料的选择。导入是课堂开始的支点,在对课堂教授的内容、重点、学生的学情、当地的要求等等要素都已经清晰明了之后才会对导入环节的设计有最基础的把控。目前的研究成果之中对于各类导入策略以及导入类型有着非常细致的分类,但是本文在通过查阅大量课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课例较多的是使用设疑导入法以及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的形式进行导入。在一些特别主题的课程之中,例如戏曲主题、歌剧主题等,教师会采用表演导入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课程内容。虽然目前的导入方式十分丰富,但是对多类优质课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可以发现使用视频导入或是演示导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在导入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了导入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什么内容而设计的导入。使用什么类型的导入方法以及如何寻找合适的导入材料仍然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刘丽,戴青.导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燕良轼.教育心理学理论、实践与应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