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的音乐学分析
摘要:莎士比亚早期戏剧创作中最受欢迎且最成熟的作品非《仲夏夜之梦》莫属,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门德尔松为该剧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巧妙的配器手法取得了成功。门德尔松将自己在文学、戏剧、美术方面的天赋运用到音乐创作中,使得该序曲成为了对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最独特的解读。本文通过对序曲的主题分析,深度挖掘剧中的丑角艺术和二元对立性,从序曲的音乐主题来重新解读《仲夏夜之梦》戏剧创作艺术,探讨莎士比亚的戏剧观。
关键词: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音乐主题;二元对立;丑角;
一、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背景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他四岁开始接受钢琴教育,九岁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公开演奏,到十一岁时就他已有50多首作品,被称为“音乐神童”。他在十七岁的时候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仲夏夜之梦》写的配乐《仲夏夜之梦》序曲。
这部作品充满浓郁的神话情调,神秘的色彩和梦幻般的仙境,以及从大自然中散发出的诱人气息,被门德尔松用音乐艺术表现了出来。这部作品不仅是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音乐翻译,更是门德尔松用活泼生动的音乐语言对莎士比亚这部经典戏剧的深刻解读。
二、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为奏鸣曲式结构,作品调式为E大调,是一首四四拍的快板作品。
作品的呈示部一共250小节,包含引子、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结束部五个部分。乐曲的引子:共7小节(1—7),音乐从四个平静的和声进行开始,由木管乐器组合奏。作曲开门见山交代了戏剧发生的场景为幽静梦幻的森林。引子从第6小节开始完成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结束在在e小调mi sol xi这个主和弦上。
主部主题:共54小节(8—61),该主题在配器上使用的主奏乐器的是小提琴,采用断奏和拨弦的弦乐演奏技法,音乐极具动感,多声部中偶尔伴随木管的和弦长音,好似森林中的精灵时而飞舞时而驻足嬉戏打闹。主部主题也被称为“精灵主题”,贯穿作品始终。从e小调开始,经过了多次的离调和转调,最后在第61小节以结束在xi re #fa这个e小调的属和弦上。
之后为连接部:共77小节(62—138),与主部主题写成鲜明对比,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力度上做到了突强,从音乐作品录音分析,多位指挥家在处理连接部时候,都加大了力度的处理,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并且完成了多次转调离调,最后回到了E大调。连接部是一个描写森林中国王和王后的主题,也将音乐带入了第一次的高潮,这个连接部的音乐与引子和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首作品突然豁然开朗。从120小节开始由长笛担任独奏,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接下来出现了单簧管与小提琴的演奏,音乐很自然的进入到副部主题。
副部共56小节(139—194),是描写主人公的爱情主题,由小提琴奏出悠扬的舒缓的旋律线,音乐下行音阶排列。作曲家巧妙的运用木管、铜管穿插在多声部配器中,诙谐幽默打破了悠长旋律线,作曲家用类似美术画笔式的手法,用音符描绘了戏剧的幽默感。副部主题依然为B大调,接着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共56小节(195-250),伴随着几组和声连接后面出现了新主题:乐队启奏的方式演奏舞蹈性主题,结束部有多次离调,最后以B大调主和弦结束。
展开部:共144小节(250—393),音乐素材以主部主题为基础,作曲家在弦乐配器上采用高、低音区连续转换,其中加入管乐合奏的和声连接,增添魔幻色彩,精灵的主题经过多次转调发展。到第360小节,爱情主题片段又再一次出现,情绪哀伤好似再现主人公的感情此起彼伏,波澜不断。
《仲夏夜之梦》的再现部与呈示部有密切联系,从394小节至686小节,与呈示部一样有4个部分。主部相对于呈示部主部略有缩减,而连接部被直接省略,从主部直接进入副部爱情主题,爱情主题出现在主调E大调上,给人美满和谐之感,用以描述戏剧中幸福美满的爱情结局,音乐与戏剧结尾交相辉映,用甜美的乐句替代了之前忧伤的爱情主题,预示着戏剧美好的结局。
音乐最后的67小节的尾声部分:爱情主题得到进一步发展到达了戏剧般的高潮,作为戏剧中最重要的爱情主题,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爱情观的重要体现。在音乐的最后,门德尔松为追求音乐的完整性、统一性。木管乐器合奏的和声连接再次出现,小提琴模拟精灵嬉戏打闹的,又将音乐重新带回了神秘莫测的幽静森林,作品首位呼应,音乐作品给听众一种戏剧般的完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