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基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音乐审美教育

作者: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葛依琳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1-02   点击: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儿童会接触到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的、亲情友情交往的,也包括赞美社会生活、赞美大自然的,等等。儿童通过对这些作品中音乐元素的感受与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的熏陶,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提高了音乐素养的同时,又提升了道德情操,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塑造完满的人格。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正是智力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获得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动力。情感发展中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使儿童逐渐获得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基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儿童可以对音乐形象做出思考,并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音乐实践的创造,在思考和创造中实现情感的深化发展。

  三、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发展儿童情感的途径

  (一)以感知为基础

  朱小蔓老师在《情感教育论纲·自序》(第3版)中提到:“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之前,儿童首先要学会“感知”音乐,即培养儿童的音乐听觉。“音乐听觉”是“在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心理认知活动。”儿童在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等的刺激下,获得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知——大调多为明朗、欢快的情绪;小调多阴郁、忧伤的情绪;进行曲节奏清晰、强弱分明,给人振奋人心的力量;圆舞曲优美流畅,令人遐想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对音乐情感进行感知,如可以给儿童听一段情绪特征较明显的音乐,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感知到的情绪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黄洁在《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情感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它必须建立在能够唤起儿童情绪情感共鸣的社会生活经验上,通过知识载体和师生的情感互动,实现儿童品质和人格的影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重与儿童充分互动,给予儿童积极的情感引导,根据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配插画、讲述小故事等形式将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辨别音乐旋律中的喜怒哀乐,并鼓励儿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

  (二)以认知作桥梁

  在儿童有了一定的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的积累后,我们要加大儿童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认知投入。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背后的内涵,引导儿童了解作品中蕴含的音乐文化不仅是丰富儿童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如一些革命类的歌曲,我们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讲述时代背景故事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现代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互补,使情感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回望来路。”“音乐本身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多的是通过文化给予心灵的感悟,这不仅仅是精神的升华,更多是一种情感共鸣,推动生命成长的力量。”在学习优秀传统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歌词雅致、富有意境、曲调优美的歌曲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如在教唱京剧《唱脸谱》时,教师可以将音乐课和美术课进行结合,让儿童根据歌曲中每种颜色的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来亲身体验脸谱的创作。通过对优秀的传统音乐进行感知和欣赏,可以让儿童感受到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表达情绪情感的力量,获得情感共鸣,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三)在体验中发展

  黄洁在《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儿童情感教育要以‘体验’为主要形式,回归生活,利用多种教育手段,使儿童在学习、游戏、生活、环境教育中不但丰富情绪情感的体验,而且由丰富的体验积累产生经验,再转化为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儿童的音乐审美教育一定是在体验中进行的。作为家长,可以带儿童聆听各种主题的音乐会,在整体氛围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价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参观音乐历史博物馆,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文艺汇演等,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位儿童都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并从中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感。

  音乐课外活动的展开应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满足学生情感需求”为目的。因为“音乐审美来自感性的体验,发展与理性的思考,最终又升华于感性”。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不局限于舞蹈队、合唱队、乐团等排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探索音响与音乐。如在踏青时,可以让儿童分组探索和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编写一曲“自然之歌”,由此来引起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社区也可以定期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活动,给予儿童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儿童情感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为儿童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儿童音乐审美教育要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以发展儿童情感为目的,满足儿童在生命成长中的情感需求,启迪和唤醒儿童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此来帮助儿童获得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全面的、综合的、健康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慧:《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在“自然”与“使然”的融合中生长》,《中国音乐教育》,2018年第10期。

  [2]杨慧:《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第6期。

  [3]黄洁:《儿童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育科学论坛》,2018年第20期。

  [4]黄东萍:《重视情感教育,关注儿童成长》,《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研究》,2017年版第一辑。

  [5]殷英:《音乐审美教育背后的价值与精神》,《人民论坛》,2021年第36期。

  [6]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自序(第三版)》,《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9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