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让民族乐器绽放璀璨光芒——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

作者: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帅倩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1-10   点击: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而民族乐器则是这浩瀚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瑰宝。小学音乐教育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着重强调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价值和作用,让民族乐器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效融合,用民族乐器扬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蕴中华之情。

  关键词:民族乐器;小学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2011年版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启蒙、导向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为基础,注重民族乐器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教师可以通过视听欣赏、试练模奏、合奏创编、追溯历史等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激活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感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一、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民族乐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历史悠久,按照演奏形式及其性能的不同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如吹管乐器类,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拉弦乐器类,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等;弹弦乐器类,抱弹的琵琶、阮、三弦,平弹的古琴、筝等;打弦的扬琴等;击乐器类如,鼓、锣、钹、木鱼等。民族乐器是中国几千年来的音乐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珍宝。

  近年来,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疾速发展和外来音乐的侵袭,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乐器的地位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西方乐器的纷纷涌入,导致人们掀起崇尚西洋乐器的热潮,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却缺乏对我国民族乐器的认知和兴趣。更有甚者认为西洋乐器高雅清越,而我国民族乐器则庸俗平凡。同时,受“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国外教学法的影响,音乐课堂常常运用大量奥尔夫乐器如沙锤、碰铃、三角铁等来辅助教学。传统的音乐课堂一直以来使用的伴奏乐器也几乎都以钢琴为主,却很少见到我国民族乐器的身影。再加上音乐教师对民族乐器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忽视了民族乐器的价值,致使民族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为少见。在这个爱国主义时代,如何传承发扬先人智慧文化的结晶,让民族乐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课堂价值,避免让中国流传千年的民族乐器成为孩子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深思。基于此,探究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民族乐器构建智慧音乐课堂

  (一)视听结合的艺术盛宴,丰富音乐审美感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小学音乐教育是促使学生获得独特审美感知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1.现场演奏,切身体会

  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聆听,用心感知音乐形式、旋律、节奏的内在美。教师可以通过民族乐器的现场演奏,创造学生切身聆听和感知民族乐器的机会,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式等不同特点,建立对于各民族乐器的初步认识。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感想,发展音乐审美想象。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通过自己的琴声、动作、神情等,以自身的演奏魅力将音乐的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切实的艺术氛围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

  2.舞台展示,魅力绽放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绽放魅力的舞台,让有民乐特长的学生上台表演展示,捕捉学生“亮点”,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更适合学生需求、课堂气氛更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

  3.媒体手段,知识拓展

  立足于音乐教材的分析,注重教材中民族乐器相关知识与内容的拓展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性特色乐器,如:侗族的芦笙、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朝鲜族的伽倻琴等。这些乐器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为学生介绍带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器乐仍然是拓展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与民族器乐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文介绍、音频听赏、视频观赏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各民族特色乐器的认识,让民族乐器焕发新生。

  (二)情境交融的乐器伴奏,营造浓厚歌唱氛围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良好的歌唱教学对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歌唱状态缺乏表现力、对歌曲理解不全面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歌曲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民族乐器创设与歌曲风格内容相适应的歌唱情境,针对学生的歌唱兴趣积极引导。

  例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歌曲,而葫芦丝是傣族的特色乐器。在歌唱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用葫芦丝吹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细细聆听,初步感知歌曲内在的情感、韵律等特点。其次,教师在吹奏时可以让学生随音乐旋律进行模唱。同时,教师本身要做出情感的投入,演奏时注意对歌曲的力度、速度、乐句、旋律走向等特点的细腻表现,让学生在模唱之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其三,教师可以运用葫芦丝来作为歌曲的伴奏乐器,增加歌曲的地域色彩,使曲调更具鲜明的傣族风格,激发学生歌唱积极性。

  通过情景交融的乐器伴奏,让歌曲的意境与优美的曲调完美结合,营造浓厚的歌唱氛围,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地演唱当中,逐步提高演唱姿势、发声方式、呼吸方法、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歌唱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歌唱欲,促进情感的抒发,身心的愉悦。

  (三)趣味形象的图谱融合,学生巧学演奏技巧

  图形谱不但是音乐里的趣味符号,还是帮助学生强化音乐感知能力、启发音乐想象的生命图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图形谱,将乐曲的情感与内涵更好地展现出来。同时,通过图形谱让学生巧妙地学习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随音乐模奏,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形象美、节奏美、旋律美。

  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罗嗦》乐曲的B段教学中,我运用了一条条笔直的线条表示琵琶的扫弦;用密集的点表示乐曲鲜明活跃的音乐节奏;用不同高度的紧密曲线表示旋律的不同音高。条条直线犹如一根根木棍,堆积成一座座“火把”的形象,而火把底下轻快的节奏点犹如星星点点的火种,烘托燃烧着的熊熊火把,不同大小的火把表示琵琶扫弦的不同力度变化。这幅图形谱,清晰地展示乐曲鲜明活跃的音乐节奏以及较为轻快抒情的情感特征,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彝族人民欢聚一堂围着熊熊火把歌舞飞扬的美好情境。在简单介绍琵琶扫弦、弹挑技巧后,我让学生用手中“隐形的琵琶”,随音乐根据图谱模仿琵琶的扫弦、弹挑技巧演奏,学生表现积极性并能够整齐、准确地表现出来。运用形象趣味的图形谱,让学生巧妙地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在模仿演奏中,感受音乐情境,使学生在今后的民乐欣赏中,能够听辨出乐曲中演奏技法的表现,理解乐曲中细腻情感的表达,提高民族音乐欣赏的感知力。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