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径通幽探春色 江南莺唱成隽永——小学越剧进课堂有效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 姚晓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4-17   点击:

  摘要:以越剧作为艺术美育的媒介,将传统越剧与现代校园教育理念相结合,对越剧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越剧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的境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开创越剧教育新的教学模式,让越剧艺术真正走进校园。基于此,将“普及+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定位,借助“赏析+实践”的实施策略,推动越剧教育发展,提升学生越剧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越剧教学;有效策略;实践;

  一、浓墨重彩传非遗,缘于嵊州

  国之文脉,旨在传承;文化育人,校园先行;艺术美育,势在必行。就艺术美育而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传承模式更能适应当地的文化土壤。笔者选择了越剧作为艺术美育的媒介,以越剧文化的活态传承为基点,将传统越剧文化与现代校园教育理念相结合,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试图在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业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越剧诞生于1906年,发源于浙江嵊州,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唱腔、吐字都用嵊州方言,别有韵味,独具一格。表演真切动人,细腻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二、菁菁校园系文化,动念合一

  越剧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越剧演员,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音乐课堂是越剧传承的主阵地,音乐教师是传承这一文化的责任担当者。如何真正地把戏曲艺术的种子撒向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线实践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在2006年越剧百年时,我校邀请了越剧团来校演出,并在此之后对全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90%的学生是第一次看越剧,80%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剧场。学生对越剧淡漠的原因如下:第一,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越剧有专门的戏剧院校培养演员、导演、编剧等专业人才,认为是“精英式教育”,没有真正认识到戏剧的育人功能。第二,师资匮乏。没有那么多了解、会唱、会演越剧的音乐教师。长期聘请专业演员进行外援辅导,并不是长久之计。第三,教材稀缺。越剧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面临“三无”的境地,导致越剧普及教育无法落实。

  三、悠扬委婉志和鸣,实践笃行

  如何借助学校的优势,让更多学生走近越剧、了解越剧、掌握越剧基本知识及表演越剧的方法,一直是笔者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弘扬浙江本土传统文化,我们音乐教研组希望借助音乐课以及学校走班课程之际,开创越剧教育新的教学模式,让越剧艺术真正走进校园,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艺术的兴趣,点亮校本拓展课程。

  (一)普及+发展——课程目标有定位 1.以“戏剧讲坛”的形式推广普及

  学校以“戏剧讲坛”的形式介入越剧的推广工作,邀请多位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前来为全校学生做关于越剧艺术的理论讲解、演唱、表演示范,并进行简单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戏曲艺术常识、鉴赏理论、表演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戏曲艺术的规律,使全校学生对越剧有了新的认识,并初步产生兴趣。

  2.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促发展

  课堂是越剧渗透的基地,但想进一步发展越剧,没有更多的时间保障是很难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我校自2014年以来实行四大校本品性课程后,每周腾出了半天时间进行走班。如此一来,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越剧”课程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实践,打造了以音乐课堂为基地、以第二课堂促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赏析+实践——课程实施有妙招 1.师从曲径入梨园——先行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先行者,教师的身先示范如果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能带动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因此,学校请专家对音乐教师及有越剧特长的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的越剧专业知识,提高教师越剧演唱、表演等技能。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教师越剧素养的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区文化发展中心、区越剧团等资源,选聘区内外一批越剧名家为顾问。一方面,把越剧专家请来学校,采取面授的方法,让教师学习越剧的理论知识,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学习普及越剧教学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让教师走出去,到艺校、小百花越剧团等越剧专业团体观摩专家的课堂教学、师生的汇报演出等,让教师近距离地观摩越剧的唱腔、身段、表演。

  (2)组织“赛知识”“唱越剧”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越剧专业才能。

  除了专家讲座以外,学校还安排了教师越剧知识竞赛,取名为“赛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越剧基本知识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安排了“唱越剧”晚会。在姚老师的组织下,教师上台演唱、表演,并请专家当场点评,评选出了“优秀演唱奖”“优秀风采奖”“优秀展示奖”若干名。在笑声、掌声中,更加激发了教师演唱、表演越剧的潜能。

  2.徒傍笑语传戏曲——趣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好之”是学习越剧的前提,“乐之”才是学好越剧的关键。教师要降低门槛,以激活学生的兴趣为本位,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1)精选内容,细化目标,敲好课前“开场锣”。

  “锣鼓一响,要开演”。戏唱得好不好,开场锣鼓敲得好不好很重要。由于学生学习越剧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加上越剧艺术的特殊性,若教师一味地追求高速、高量、面面俱到,那学生就会“知难而退”,笔者在越剧内容的选择和目标制定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精选内容,循序渐进。第一,精选传统曲目。选择内容积极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并整合好曲谱视频音像资料,如《西湖山水还依旧》《琴心》《桑园访妻》等一批优秀曲目唱段。学校将越剧教材分为认识越剧、体验越剧、学唱结合等多个专题,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第二,创编校本教材。学生除了学唱现成的经典曲目外,教师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创编适合学生表演的校本教材——《悠悠越剧情》。先编唱简单的几句唱腔,再发展到完整的唱段,进而编排一场小型的越剧课本剧,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教材。

  其次,细化目标,层层提升。第一,念一念。“千斤话白四两唱”表现出了念白在越剧表演中的重要性。越剧的念白使用的是嵊州方言,具有柔软婉转、只有平舌音、掺有普通话的特点。如“二人”,普通话读“er ren”,越剧语言读“el zen”;“男”,普通话读“nan”,越剧语言读“non”。在越剧《追鱼·书馆》中有一段八十多字的念白:“唉,想我张珍……也不知那牡丹小姐心意如何。”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念白的过程中,找到越剧念白的特点,再学习这段念白,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直到完美。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念白中艺术的、夸张的节奏是一种美化了的音乐性艺术语言。第二,走一走。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走台步。根据学生性别不同,男生学习小生的台步,女生学习花旦的台步,大家进行互动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要明确动作要领:先后脚跟着地,接着前脚掌着地,等熟练以后,速度由慢到快加以练习。然后在越剧锣鼓经的节奏配合下,男生女生一起走圆场。学生做亮相动作时,要充分体现越剧的“精、气、神”,做到“光彩照人”。最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出走台步的感受:头、腰、腿与身体各部位有机联合,“身随舞动、全身协调、舞从步中生”,展现出夸张、优美的体态。第三,唱一唱。唱腔是越剧艺术的支柱。在学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经典唱段时,笔者把它设计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完整欣赏这段唱腔,体会贾宝玉扮演者徐玉兰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的唱腔特点,以及林黛玉扮演者王文娟委婉典雅、秀美深沉、朴实淳厚、细腻传神的行腔特点。初步体会越剧与歌曲的不同之处。第二步,在学生对这段唱腔有初步印象后,教师边示范边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采用先读词再唱曲,或者降低音高的方法,加快学生学唱的进度。第三步,可以结合曲谱视唱,将乐谱视唱与教师教唱有机结合,借助乐谱更加明确唱词的旋律,让学生乐此不疲。第四,做一做。越剧表演的身段要与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对越剧美的体验和追求。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把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联系起来,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态、形态、动态等特征。例如,《兴冲冲奉命把花送》这段表演,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基本剧情:洛阳解元文必正邂逅才女霍定金,对她一见钟情,无意中拾到了她的一支“珍珠凤”,意欲当面归还,于是改名换姓卖到霍家为奴,这天奉太夫人之命去给小姐送花。学生以唱为基点,注意手、眼神、身段之间的配合,仿佛置身于情境中,把文必正给心仪已久的小姐送莲花并借此见面的激动、紧张、欢喜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