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童心飞扬音符——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音乐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德育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切实创新德育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及班级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做到对教材彻底了解,并将相关德育素材进行整理,使德育教学与小学音乐得到深度融合;其次,善于抓住教材内容,利用音乐课本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为了促进德育更好地融入音乐教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的音乐教学理念,充分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要素,合理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爱满人间》时,探索“爱”的要素,引导学生运用这段充满爱的教育音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提高德育素养,增强学生对“爱”的理解,进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也要学会爱身边的人,不断扩大“爱”的范围,加深对爱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
小学音乐是一门影响学生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课程,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德育的切入点,与教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形式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这是因为学生通过直观体验模式的情境感知来理解音乐所包含的德育内容,通过理解其深层内涵来提高对德育质量和素养的认知,从而努力做好自己,吸收音乐德育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基于音乐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情境形式,实现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境,深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在此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著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新年好》时,音乐教师们可以提前布置教室,挂一些小红灯笼,还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零食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符合过年气氛的歌曲,营造欢乐的过年的气氛,就像《新年好》歌词中的“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一样,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在音乐鉴赏中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欣赏音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当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渗透其中。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重视在音乐鉴赏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地发挥二者融合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让学生先观看《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内容,学生亲身感受战争时代,从中体会到王二小的革命精神。由于这首歌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内涵。这样,学生在听这首歌的故事时,就能充分体会到歌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他爱国歌曲进行鉴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人物优秀的思想品德,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的意志。
(四)通过亲身实践,适时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课程同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育实质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不是要学会很多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于乐曲的感知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特点,讲解歌曲背后的创作故事,初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音乐教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能基本上掌握《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在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国庆节参加合唱团的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对歌曲的理解和对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解融入到《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演唱表演活动中。通过歌曲传递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然后,为了增强德育整合和渗透的有效性,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表演活动,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音乐表演的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短文记录自己在国庆节演唱爱国歌曲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使学生体验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运用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而且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陈述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来实现。因此,在将德育融入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的功能,为学生的德育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德育的效果。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也更加重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使学生的参与更加理想,而且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也考虑到了当前的教学背景。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需要依靠他们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以鼓励他们不断地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备课,积极地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形式相结合。在推进德育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课堂,从而促进德育效果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六)曲目背景感化,使德育润之无声
小学音乐课程在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课堂为学生提供与文化相关的道德教育。音乐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是开展课堂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和基本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德育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解决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多元化问题。此外,教师需要合理规划各种教学过程,加入创新和有趣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乐趣,为优化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符合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音乐教学中蕴含的德育教材,合理创新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学生获得相关德育知识,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