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真实教育” 构建“音乐剧场”
摘要:基于真实教育理念,小学音乐教学逐步从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更具创意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在真实教育场景和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就学校这一真实教育环境,从小学音乐剧场教学模式构建入手,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意潜能、突破传统教学注重实践体验、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审美情趣、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组织社会实践提升社会参与这五个维度,探讨指向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真实教育;音乐剧场;创意实践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目标逐步转向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小学音乐教育也面临着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更具创意性和实践性的方向转变。然而,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展示。为此,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真实教育”的理念,倡导构建“音乐剧场”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创意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一趋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探讨与分析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音乐教材,通过创意实践让学生在音乐剧场的实践中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培养他们具备应用能力与音乐综合素养。
一、音乐剧场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音乐剧场的概念与特点
音乐剧场并非简单的音乐教学,而是以音乐为载体,将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学生在音乐剧场中的参与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音乐剧场教学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通过自己的表演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和戏剧表演能力,以及运用视觉艺术元素来丰富舞台表现,因此,音乐剧场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效果。
(二)音乐剧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剧场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剧场教学中,学生可以将音乐与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音乐剧场的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音乐剧场表演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表演任务;也能在创意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参与音乐剧场表演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当学生站在舞台上表演时,音乐剧场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二、基于创意实践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意潜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探索中,以“真实教育”为宗旨构建“音乐剧场”的教育模式本质上要求教师将创意实践素养融入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重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打造一个以音乐剧场为基本模块的实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音乐教材中某一单元的知识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展现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紧密联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知识与实践体系。在“真实教育”的引导下,教师还可以将音乐剧场的理念拓展至各学科,创新性地融合跨学科教学思路,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为了向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创意实践体验,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积极主动、灵活创新的思维构建音乐剧场,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并在自身创意潜能的支持之下参与这些趣味的音乐活动。
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这一模块“欢乐歌: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结合古诗词,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剧场中亲身体验创意实践的乐趣。在音乐剧场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要为《卜算子·咏梅》设计一个独特的表演节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音乐、戏剧、舞蹈等元素巧妙结合。有的小组将歌词中的梅花演绎成优美的舞蹈,用肢体语言表现梅花的傲骨与坚韧;有的小组则以戏剧形式,生动展现诗人在寒梅树下吟咏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例如,引导学生探索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在编排过程中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戏剧表演技巧,借助表情、动作、语言等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突破传统教学,注重实践体验
为了实现“真实教育”的宗旨,教师应积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剧场”,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结合小学生独特的个性与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音乐剧场的教学背景下设定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实践课题,将音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投身于音乐艺术的探索与创作,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剧场的表演,以此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在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步高: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的背景故事以动画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中深入理解歌曲的主题,接着设计一场以“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音乐剧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如“军民合唱团”“剧情演绎组”“舞蹈表演队”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音乐剧场的道具和服装设计,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将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变废为宝,为表演增色添彩。
(三)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在追求“真实教育”的小学教育环境中,教师会发现,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而是突破界限,构建“音乐剧场”。这一创新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此,学校应当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充满创意的空间,让音乐教学突破教室的局限,走向操场、走廊,走向舞台。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在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记忆。
在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色光之歌:四季童趣”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剧场搬到学校的操场上,身着七彩衣裳,化身为音乐剧场的导演,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四季的变化,让学生每人手持一种色彩鲜艳的乐器,成为“四季的使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音乐描绘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静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尝试着用三角铁模仿春雨的滴答,用铃鼓模拟夏日的蝉鸣,用笛子吹出秋风扫落叶的声音,用串铃摇出冬雪的寂静,逐渐沉浸在充满审美情趣的情境中。在这样的趣味情境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的和谐与美感,有助于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