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单元学历案设计——以《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为例
2.创造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本环节中,学习任务的设置以“音乐要素”为线索,通过情感带动、表现传动、编创灵动来激发创造和发散性思维,从情感体验到情感表达,把握音乐各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把任务活动建立在音乐本质上,以其多变魅力去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欣赏过程中,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编创。以演唱编创为例,可以通过改变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来表现小鳟鱼的不同遭遇,如以加快速度、急促地演唱旋律来表示小鳟鱼面临的危险;用节奏紧密、“ff”力度演唱旋律来表示小鳟鱼遭到了不幸;用悲凉的情感、稍慢的速度演唱旋律来表示对小鳟鱼的同情;用明快、轻松、活泼的情感演唱旋律来表示小鳟鱼的自由自在,以及对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的企盼。
(四)学习任务单四:“延”展体验—感悟内涵,理解运用
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和层次就是审美升华,也就是对作品人文精神、内涵的探求,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影响,从提升运用层次上升到理解升华层次,从对作品分析、表现、创造上升到对作品的人文理解。例如,乐曲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叙述式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被狡诈和邪恶所蹂躏,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最后音乐又变得轻快,是想告诉我们自由是永恒的主题,苦难终将会过去,欢乐必将会到来。这启示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应培养对生活的正能量,遇到了困难不要难过、不要放弃,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是“课堂回头看”,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内容、巩固所学,关注“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学会有何用”的要素所在。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来评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否建构关联、能否学以致用等:
(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音乐知识?(复习巩固)
(2)你能用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梳理吗?(转化能力)
(3)聆听五个变奏片段,判断播放的是第几变奏?(记忆力)
(4)在学习过的乐曲中,哪些作品是以音乐要素或乐器音色来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关联能力)
(5)你能完成变奏任务,编创旋律或编排音乐短剧吗?(转化能力)
(6)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困惑需要解决?有哪些收获与感悟?(学后反思)
……
结语
总之,整个单元学历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关注学”到“关注学会”再到“关注会学”,注重学生的真实学习经历,在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探究主动学习模式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