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 刘紫欣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11-01   点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开始在各个教育阶段逐步落实。高中音乐作为一门经典的艺术类学科,应自觉认识到自身的美育功能,并积极发掘所蕴含的其他四育元素,以此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五育。基于此,本文立足五育并举视域,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问题和策略进行初探,以期能够切实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五育并举;教学策略;

  音乐学科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爱好、陶冶学生感性思想的课程,在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道德品质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教育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美育功能以外,音乐在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四育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只不过相比美育,其他四育更加隐性,需要教师深入发掘。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应率先树立“五育并举”的意识,并就妨碍“五育并举”的问题进行分析应对,以此促使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持续性的积极作用。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

  科学的高中音乐教学应涵盖音乐历史知识、乐器演奏、乐曲演唱、音乐鉴赏等多个方面,在和“五育”遥相呼应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音乐这门艺术,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1]。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艺术课程形成应有的重视,受整体环境影响,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素养较为薄弱,音乐方面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也无法脱离真实学情开展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在乐器演奏和曲谱识记中,由于学生个体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受困,如果不开展,教学进度就会落后;如果开展,教学与学生个体的差距会继续拉大。受此条件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普遍缺乏专业性,为了让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步伐,教师只能选择将简单的乐曲演唱和鉴赏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也因此抹杀了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提升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思想情感缺乏熏陶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高中音乐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力度。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优秀的思想感情,进而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内在,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多项优良的品质与美德。但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教学,却很少去发掘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丰富情感、高尚思想,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只闻其名不明其意”,使“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这一学科功能形同虚设,也失去了课程本身深层次的核心内涵。

  (三)能力素养缺乏培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当前大多数的高中音乐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间隔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往往不具备培养学生深层次能力素养素质的意识和机会[2]。事实上,音乐学科作为一门发展成熟的艺术类课程,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其内容上有着显著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等优秀品质的优势。为此,教师需要对高中音乐课堂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将音乐教材、乐理知识、常备乐器等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发掘学生的艺术天分,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在很多学校当中,由于课业压力较大,学生会选择将音乐课当做舒缓身心的一个途径。这也就意味着,相应的音乐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说明学生不重视音乐学习。究其原因,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新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同时,教师本身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经常抱着“吃老本”的态度,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如音乐作品播放、歌曲录音展示、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等,这些方法只会慢慢耗尽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课前备课,提高内容专业性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应对音乐课本展开认真的研读,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音乐文化与背景,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备课,对何时引用、如何引用以及教学步骤、新课导入等问题展开细致的思考,在细节上凸显高中音乐教学的专业性,以便于全面把控音乐课堂,让德智体美劳统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3]。同时,教师准备的高质量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觉喜欢上音乐学习。

  例如,在教授《C小调练习曲》这一音乐作品时,鉴于钢琴音乐是学生日常接触音乐类型中比较冷门的一种,且钢琴音乐本身的鉴赏难度较高,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让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理解的更好、掌握的更全。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就音乐作品的作者、背景故事、主旨思想等既定内容达到全面的了解,并就教学环节与方式进行系统的把控。为了在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就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达到初步的了解,如《C小调练习曲》也被称为《革命练习曲》,是作者肖邦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怀着极大的愤慨之情创作的,当学生了解前因后果后再展开音乐鉴赏就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了然感,有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接受更多育人思想的熏陶。

  (二)加强互动,促进情感熏陶

  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应主动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就音乐问题与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探索,全面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观点,并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艺术鉴赏和艺术学习活动,让教与学进阶为“心与心的交融”,以此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助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兴趣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情感经受音乐教学的熏陶感染,对五育素质更加敏感,初步树立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意识[4]。

  例如,在讲授《阳关三叠》这一音乐作品时,尽管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得知这一琴曲是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改编而来的,明白其核心思想是对友人的不舍、留恋、思念之情。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仍然不能把握其中的情感节奏,特别是在学唱环节,学生所表达的情感老是差那么点儿意思。究其缘由,学生相关生活阅历并未得到有效调动,无法对琴曲中传递的情感达到感同身受。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话家常调动学生相关的分别经历,使学生深入琴曲意境当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古人抒情的内敛与真挚,进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