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统整·表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逆向教学设计
摘要:从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呈现出由“知识传递”教学向“知识结构”教学的转变,落实到真实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实质精神有深入的理解。笔者尝试以逆向教学设计来改善单元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以产出为导向,重新思索目标、内容、评价的设计。在确定有效的能力目标后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再针对关键技能设计教学过程,将逆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思路与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逆向教学设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写道,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真实性学力。所谓“真实性学力”不是碎片化知识的堆积,而是能够运用知识、生产知识、展开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真实性学力不是虚假的应试能力,因此需要有真实性的学习(authentic learning)来支撑,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对音乐初级感知,不光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还需具备音乐表现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真实性学力的提升,就需要有凸显学生思考过程、运用知识、表达理解的教学设计。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更关注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以及如何理解运用知识则关注较少,这样不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难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
格兰特·威金斯与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促进目标的达成。在找到指定目标后,围绕目标有序地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每个阶段有相应的评价与评估。
图1 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教材和教学经验安排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但因缺乏目标导向容易造成教学低效或者无效。在此背景下,笔者尝试将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索能真正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音乐课堂。
一、分解课程目标,确认课时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展开的教学,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并能检测教与学成效的教学。逆向教学设计所追求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而零散无序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要解决传统教学中认知浅表、运用能力缺失等问题,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摒弃传统教学单纯的音乐技能训练和枯燥的知识识记,更注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获得与综合素养的培育。(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这样概括性的目标,需要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细化为可以被观察到的“具体学习结果”。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对教学更具体的思考:在整个过程中,“目标”指向学习结果,“过程”则指向形式与策略,为了保证学习成果的存留,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结构化梳理,清楚这个学习过程的意义。例如,当我们确定的目标是概念性理解时,那么就应该设计一个能够引发思考的具体问题,并思考为了解决这一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关键技能?这些技能从掌握到熟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最后在迁移运用方面进行考核评估。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为例:
课例1
阶段1— 确定预期目标
(1)理解有关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的基本概念。
(2)基于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描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
(3)了解自己聆听音乐的习惯,尝试聆听其他风格的音乐并进行对比。
阶段2— 整合问题,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1)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音乐要素?
(2)音乐要素有哪些属性?
(3)音乐要素如何来表现乐曲的情感及风格?
(2)确定表现性任务的形式
(1)小组合作演唱,音准、节奏准确,演唱有设计、有感染力。
(2)演唱并判断不同音乐段落的调式调性。
(3)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并说明理由。
阶段3—设计教学过程
(1)具体目标
知道什么是音乐要素,能辨别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以及知道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直接教学
(1)聆听学习单中的谱例《一杯美酒》,并指出旋律中常出现的节奏型。请学生拍出以下节奏:
教师介绍完新疆的麦西热甫节奏后,让学生分组以不同力度来表现这段节奏。跟随钢琴学唱《一杯美酒》的旋律,并尝试边打节奏边演唱。
(2)教师出示《流浪者之歌》中C乐段节奏,并配上《一杯美酒》第一句歌词,提问是否还有新疆音乐的风格。
请学生选择不同音色的鼓(如达普鼓、非洲鼓)对比演奏两种节奏,并且描述感受。得出节奏和音色对乐曲风格有极大的影响的结论。
(3)教师:除了节奏、音色外,还有哪些要素会影响音乐风格呢?
学生跟随钢琴演唱《流浪者之歌》C乐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艾尔肯演唱版)片段、《斯卡布罗集市》片段,并整理出音阶。教师介绍吉卜赛音阶、和声小调音阶、多利亚调式,得出不同调式会影响音乐风格的结论。
(3)间接教学
(1)拓展活动:学生分组选择达普鼓和非洲鼓来击打节奏,配合新疆舞步来表现节日庆典现场,并用语言描述节奏与动作设计的意图。
(2)课后作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并从音乐要素的层面说明理由。
问题是学习的敲门砖,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有效的学习过程。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从明确目标—整合问题—设计学习方案—表现展示的路径来完成。素养目标一般宏大抽象,教师要设计好需达成的具体结果来让单元目标具体化、清晰化。在“学会聆听”单元中,理解音乐要素后的下一个知识点是“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现情绪和情感”。以往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概括性的,并不指明具体要达到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先确定学生将要完成的具体预期结果,这些能够被观察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构思设问,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