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培养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王弋鑫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2-25   点击:

  在教学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将学生只是看作学生,而是应当将学生看作是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将来所需要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从而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传承与弘扬。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爱惜、珍惜民族音乐。现如今的学生正处于新时代,而新时代的学生并不喜欢民族歌曲,由此也让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困惑,时常觉得头疼。此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全新的文化在不断地冲击学生头脑,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改变。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的演唱方式是大不相同的,不同山水与土地所孕育出来的声音也是不一样。在西北与南方地区,演唱的方式更多是与生活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关联的,并且歌曲当中夹杂着部分的风俗习惯等。

  例如,为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力,深化学生情感认识和体验,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合党的百年华诞,以红歌为载体,在“唱百年红歌,传奋斗精神”教学理念引领下,以“用歌声重温党的历史,用红歌展现时代特色”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传唱中汲取红色力量,在汲取中赓续红色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从峥嵘岁月的浴血奋斗到火红年代的艰苦奋斗,从春潮涌动的团结奋斗到复兴伟业的共同奋斗,党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百年的奋斗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再如,陕北民歌《脚夫调》的旋律非常具有陕北特色,其旋律通常以骨干音的跳跃为主,通过几个音来描绘黄土高原的气势。这种跳跃的旋律和节奏往往给人一种奔放、粗犷的感觉。云南的《弥渡山歌》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其旋律较为平缓,围绕“do、re、mi”三个音进行构建。这种旋律特点反映了低缓的小山坡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汇集地区的小调众多。这种旋律风格通常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这与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和特点不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通过学习这类歌曲,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国外音乐,让学生感知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国外的民间音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并培养他们对他国音乐的尊重和理解意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明确与本国民族音乐的不同之处,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认识到世界是多元化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一个正确的思想,即不同的国家在民族音乐的表达上没有所谓的尊卑之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音乐现象,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那些不属于本民族的民族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国外音乐,如《滚核桃》和《男孩之舞》等,以引导学生发现情感表达的异同之处。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比较国外音乐与我国音乐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音乐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学生可以发现非洲音乐的鼓乐特点与我国鼓乐的动感力量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家在音乐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学会欣赏和鉴赏音乐。当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他们就会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对待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环境。

  总之,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挖掘有关人文情怀的部分,全面引导学生捕捉音乐的美,感受音乐魅力。在教育实践中,应做好核心素养与人文底蕴的引导,进而明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指导学生,积极感悟,为学生播种人文底蕴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郝子睿.理解驱动下的殊途同归: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和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2(10):29-35.

  [2]任陆.标准与实施的距离: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编创教学的反思与策略[J].艺术教育,2021(5):40-43.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