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齐娟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2-21   点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下教学的重要方向。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有不少音乐文化面临失传。小学音乐教师要更加重视音乐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音乐;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生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当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价值

  (一)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进一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取其精华,对其核心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遗产和瑰宝焕发出全新的价值。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能够在深入挖掘和应用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还可以使其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后续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如此,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得以体现,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极富地域色彩,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小学音乐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乐。音乐不分国界,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让同学们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推动音乐课程本土化发展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传统器乐、声乐、音乐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共同推动学生更好地感受本民族的音乐,形成更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后续更好地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进一步有效地促进音乐课程的本土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与中国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实现本土化,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体现本土音乐的特色。这样既体现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又落实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文化包含着传统艺术文化、传统文学、传统思想,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要传承传统文化思想,实现教书育人,帮助学生讲礼仪,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素养,顺利完成音乐的学习,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

  教师要不断地培育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是否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也必不可少,通过音乐学习,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知识,获得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真、善、美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音乐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做到学有所成。通过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得到整体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音乐课堂融合的创新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为了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国家课程教育改革进行落实。教师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音乐功底在每一次创新改革中都能得到持续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多方面、多角度的音乐学习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这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要获得的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着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等进行讲解和补充,通过对相关内容的阐述,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韵味和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正确地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知识点,进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学音乐课程《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国旗真美丽,那么国旗设计有哪些元素,又有哪些小故事呢?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故事引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国旗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很多,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着重讲解与之相应的文化脉络、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学生了解了关于国旗设计的背后故事,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当时无数先辈的奋斗历史,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平时的升旗仪式就是庄重的时刻,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也能够在唱国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好的体悟。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互联网上的信息比较多,过多的信息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从而形成不良的思想。因此,教师通过渗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可以从侧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融入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赞美之中,与人物达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情感共鸣的引导下,学生在共情体验的作用下,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感染力,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然后更充分地感知音乐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在实际的音乐学习和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感受真正的音乐文化。

  (二)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使其丰富的内涵得到充分呈现,比如在音乐、诗歌、美术、茶文化等方面加以充分体现。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内容,整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进而使学生更积极、自觉地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

  1. 拓展课堂活动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各种活动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多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从而突破课堂的限制,使课堂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与创新要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