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数字化视域下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构建——江苏省陶涛网络名师工作室专题研修侧记

作者: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陶涛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2-24   点击:

  首次修改后,领衔人在线上观摩了丁老师的第二次试讲。这一次,丁老师的整个授课流程流畅了很多,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更加合理。领衔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修改意见:整节课如何紧紧围绕“奇妙人声”进行?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信息化手段去感受?音乐元素在聆听作品时是如何关联…

  第三次试教,丁老师的课已经渐入佳境,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教学重难点处理得当,技术应用自如。领衔人建议丁老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在深入思考、深度学习中达到最佳状态。

  最后来自全市各区域的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观摩了丁老师执教的《野蜂飞舞》一课。正如丁老师在活动中所说:66《野蜂飞舞》这节课从懵懂到清晰,从单一枯燥到深入挖掘,工作室城乡结对的研修模式,使我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思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智慧课堂的运用使我的教学得到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真正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力量。9

  (三)创生多模态教学范式,促进课堂智趣双核

  工作室以教学信息化、数字化为背景,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探索新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创生出“智趣双核”教学范式,多感体验、多维互动、多重融合、多向开放。

  智,指智慧、才智,还包括智能,有深度的、真实的音乐学习;趣,指兴趣、乐趣、情趣,这里指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找寻与学生经验的耦合之处,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有趣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把新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音乐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又把这些工具应用到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使高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1.创设情境、感知情境:主要是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虚拟情境等方式,激发学习、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身临其境。

  2.引导感悟、感受交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感体验的通道,让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反复聆听、充分感受、大胆实践、形成认识。

  3.启发探究、探索体验: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多维互动,交流、分享学习认识,摸索、探讨走出混沌误区,实现从想得出到做(唱、奏、演)得出的一次飞跃。

  4.创生场域、多元表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实践、创作的场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5.拓展延伸、勾连迁移:师生通过新的类似或关联情境,引导学生以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意实践。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迅速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沉浸式音乐课堂、分离式音乐课堂、虚拟式音乐课堂、混融式音乐课堂…都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模态之中。“智能高效、以学定教、转识为智”的智慧课堂新样态,亟需我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思,李红慧,惠柠,郭桐羽,李秀晗,刘清堂.多模态视域下的群体感知:内涵、功能与实现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5):20-28.

  [2]移动“云课堂”让城乡孩子学的都一样[N].人民邮电,2022-03-31((02)).

  [3]熊璋.“科”“技”并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J].中国新技术教育,2022(5):4-7.[4]黄璐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课堂实践现状及构建路径[J].中国新技术教育,2023(08):88-90.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