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探析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易通路小学 董雷丽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2-21   点击: 49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光辉璀璨。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许多民族都擅长歌唱和舞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包括传统唱法、乐器、音乐、古诗词、戏曲和民歌等。然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较少,这对小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热情。本文就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小学音乐;融合

  要想不断拓宽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演唱技巧,提高乐器演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根据传统唱法、传统乐器、传统诗词音乐、传统故事、传统戏曲、传统民歌等不同的音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引入传统唱法,提升演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要提高演唱能力,包括演唱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教师就需要教给学生产生共鸣的方法,包括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三腔共鸣可以让演唱者的声音听起来更有穿透力、感染力和立体感,给听众带来更好的音乐享受。要提高演唱能力,引入传统唱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唱法字正腔圆、情感丰富、韵味深厚。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演唱能力,掌握演唱技巧。学生掌握传统唱法,可以提高音乐素养,音乐素质和演唱能力。教师要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传统唱法开展教学,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比如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传统歌曲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异同,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唱法和现代流行歌曲在演唱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容易得出,传统唱法的歌曲节奏往往比较缓慢,歌手气息充沛,情绪高昂。相对应的,流行歌曲的节奏普遍比传统歌曲更快,在情绪表达方面往往比较直接。虽然二者没有高下之分,但流行音乐在情绪表达方面不如传统歌曲有感染力。因此,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传统唱法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委婉和真诚的观点,二者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增强演唱的感染力和演出效果。其次,通过上面的比较,学生们对传统唱法有了初步的熟悉和了解,也对传统唱法产生了更高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教给学生传统唱法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技巧中,呼吸调节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比如呼吸调节中的胸部呼吸法,可以让学生在演唱时吐字更清晰。

  另外,教师要提高学生演唱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就需要教授学生产生共鸣的方法,通过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这样演唱出来的声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为立体,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后,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练习,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修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传统唱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增加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二、引入传统乐器,培养创造能力

  在我国,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传统乐器多为二胡和长笛。传统乐器的结构和性能中包含了很多的科学设计,包括材料、构造、制作方式、乐器发声方式、演奏方式等,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比起传统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实践,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常见的材料制作乐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器的性能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制作和演奏长笛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长笛的结构特征,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笛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长笛的明显特征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自主发现长笛的材料、特征,从而可以初步制作出长笛。然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制作长笛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照视频,看自己制作的长笛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按照视频的步骤制作出能够演奏的乐器。学生可以自己准备材料和工具,比如竹筒、刻刀等。然后按照视频讲解中的注意事项,用刀在竹筒上刻一些小孔。最后,学生可以用橡皮泥作为塞子,填充长笛的端口,从而制作出能够演奏的长笛,体验成功制作长笛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演奏长笛和二胡乐器。以二胡为例,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对演奏时学生的姿势进行指导,比如站姿、坐姿、手型等。正确的姿势能在演奏时带给观众更好的音乐体验。

  三、融入诗词音乐,提高审美修养

  学生学习音乐,需要提高音乐审美修养。中国古诗词既有很强的韵律特点,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诗词音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引入诗词音乐,就需要对古诗词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古诗词可以配乐演唱的特点,对古诗词的节奏进行分析,体会诗词和音乐的韵律美;优美的诗词配上合适的旋律,可以营造出更为立体的画面美。当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中的音乐,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古诗词的句法特征,比如五言律诗,每一句诗词都有五个字,句型工整。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其他歌词,从而发现现代歌曲中的歌词,每句话的字数也基本相同,歌词的语言结构也很整齐。通过对比,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诗歌和现代歌曲的节奏感。

  古诗词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节奏感,更在于其押韵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古诗词在歌唱时更具朗朗上口的韵味,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以《梅花三弄》等歌曲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诗词的画面美,理解画面与音乐旋律的共性和关系。宁静、优美的画面,配合音乐柔和、低沉的旋律,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听歌时体验情绪的变化。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画面美、诗词美、韵律美感受和体验梅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对音乐充满向往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修养。

  四、融入传统故事,塑造精神品质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传统故事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故事,特别是传统音乐故事和音乐人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品质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举例来说,在学习《唐僧骑马咚得咚》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之余,有针对性地讲解西游记故事片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