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谈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

作者:山东济南平阴县第四中学 苏娟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

  3. 营造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编

  一个民族的精神是支撑和促进该民族发展的灵魂支柱,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民族音乐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了各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及民族精神,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时代感、信念感。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积极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当中感受淳朴的民风民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初中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人的音乐天分很高,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不仅应当做好音乐教学,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创作,用音乐器材进行表演,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少数民族歌曲类型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果学生的视野局限在音乐课堂上,就显得非常狭隘,他们就很难理解民歌的精髓。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自身的实践了解民歌,主动学习民歌,进而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4. 融入舞蹈元素,展现民族音乐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创造力”是音乐新《课标》中的要求。基于这一标准,结合初中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展现出对民族舞蹈元素的兴趣,初中音乐教师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适当融入民族舞蹈的元素,让学生们在兴趣的推动下,通过视觉传达,体会舞蹈中肢体语言所展现出的民族音乐魅力。教师在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环节中,能够融合民族舞元素开展创意设计,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活动,学生通过身体语言能够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含义,并且这种课堂教学也合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活动,包括欣赏民族音乐演出,搜集整理本地的民歌等。

  例如,在教授《茉莉花》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香港回归仪式中歌曲营造出来的和平意味,让学生们想象那历史性的一刻,庄严的场合下,一首优雅的歌曲在耳边缓缓响起,深入体会这首传统音乐带来的魅力。体会到歌曲的特性后,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根据歌曲的情感转折,伴随着曲调,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舞蹈跟练,结合自己内心的感情,用舞蹈展现“茉莉花”的芬芳美丽,体会这首民族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悟。最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们进行鼓励、夸奖,进行客观点评,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深入学习音乐知识,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最大化,以达到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的教学目标。

  5. 学习原生民族音乐,强化民族音乐认知

  除去课程大纲中的音乐曲目之外,初中音乐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们进行民族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去学习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音乐,通过实地体验,或者视频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这种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们深入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的传统韵味,强化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而且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并让学生们摆脱无趣的传统教学,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想要继续学习传统音乐。教师要积极挖掘民族音乐资源,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比如彝族、藏族、傣族,这些民族的歌曲都非常好听。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各民族的音乐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也可以在多方资源的整合下,让学生们去近距离接触当地的民间艺人,不管是街头艺人还是艺术家,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歌唱者,学生们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之后,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向传导,能够近距离感受什么是民族音乐的魅力,将这一浮在云中的概念具体化,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不浮现于表而据实于心的目的。学校也应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活动,包含欣赏民族音乐演出,搜集整理本地的民间歌舞等。

  6. 多角度理解民族音乐

  中学音乐教师在考虑将民族音乐纳入音乐课堂教学时,要改变以前狭隘的心态。与其完全排除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中有影响力的因素,不如耐心寻找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的现代音乐,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增加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例如,周杰伦的很多作品都包含了中国风的特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周杰伦的中国风作品,如《青花瓷》,帮助学生了解歌曲中蕴含的民族音乐元素,从不同角度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渗透民族文化精神,选择一些较为容易学习的曲目作为学习民族音乐的切入点,为学生详细讲解与民族音乐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和风土人情,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器学习,尝试演奏民族乐器,如古筝、三弦、琵琶等,通过切身体验来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欣赏民族音乐的机会,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少数民族音乐融入教学中,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7. 借助民族音乐,充实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表达形式与众不同。通过几千年来的持续积累,我国早已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民族音乐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要想让他们切实了解中国歌曲,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听流行歌曲上,还需要学习传统民族音乐,多方位地认知音乐艺术,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含义。民族音乐文化多种多样,但当代许多音乐教师掌握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开发应用更加多彩的教学资源,包含汉族民歌、吹打乐、江南丝竹乐、曲艺等,进而开展科学合理的优化创新,在教学中合理融入地区性的中华民族文化素材音乐内容,丰富初中音乐教学形式,展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

  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民歌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就是一首具有本特色的民族音乐,是一首小调歌曲,教师在引导学生歌唱的情况下,还应当让他们赏析其他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江南丝竹版本、古琴版本等,让学生专心致志地体会歌曲旋律,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汉族民歌中小调歌曲的韵味。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民族音乐,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利用更加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莉娜《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文艺家》2022年第3期。

  [2]杨琳《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北方音乐》2020年第24期。

  [3]刘燕燕《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