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舞蹈艺术育人研究

作者: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艳玲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12-21   点击:

  学生们通过舞蹈课后服务,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舞蹈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舞蹈技能,更主要是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培养了他们勇于战胜困难、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舞蹈表演不仅有独舞、双人舞,还有集体舞,学生需要树立集体观念,跟其他成员默契配合才能表演好作品,在舞蹈课后服务中能够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运用比拟式教学是“以舞塑人”的重要手段,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规范精准的动作示范,将舞蹈动作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进行比拟,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更能够深入地挖掘舞蹈中的育人元素。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例,学生在舞蹈课后服务中,既能掌握各个民族舞蹈基本特征要领的同时,又能领悟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舞蹈教师可以择取生活性强的舞蹈素材,将生活情境与舞蹈语言进行比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授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舞蹈教师运用形象的词汇描述吐鲁番的葡萄成熟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去采摘。由于小朋友的个子太矮了,只能踮起脚尖,挺直腰板,双臂用力向前、向上伸展,还要高高地抬起头,眼睛向上、向前看。舞蹈教师用这些生动形象的词汇,马上就勾勒出了热火朝天的丰收画面,也传授了维吾尔族舞蹈最典型的特征:昂首挺胸。学生们在头脑中想象着这样的劳动画面,学习舞蹈的氛围立刻高涨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智力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3 以礼立人,运用探究式教学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以节人”是古人认为礼仪能够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提升人的内在修养。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为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礼仪文化。在舞蹈课后服务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各个民族的舞蹈行礼动作相互问候。比如,藏族舞蹈的敬献哈达,表示对客人由衷地欢迎;蒙古族舞蹈的请安礼、敬酒礼,表达对朋友无比地尊敬;汉族舞蹈的拱手礼,表达自己的谦虚;等等。在行礼过程中,建立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由此使学生在舞蹈的动态语言中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平时生活中也会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礼立人”,学生不仅在舞蹈课后服务中受到了礼仪教育,而且还深入地领会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

  运用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在舞蹈课后服务中,教师需要营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小木马》,教师要有意设置问题“小木马跑跳时,脚下步子要抬得高高的,还是低一点呢?”这时候学生会转动小眼睛,摸摸小脑瓜,一会儿尝试着做双脚抬高的步子,一会儿又尝试着做双脚低一点的步子,反反复复地做了许多遍后就会说:“脚下要抬得高高啊!”这时候老师表情夸张地故意问:“为什么呢?”学生认真地回答:“因为小木马出来和小朋友玩,特别精神,有力气,特别快乐!”教师在教授动作时一定不能填鸭式教学:“必须得这样”“一定得那样”,而是要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会特别有参与感,对舞蹈动作要领掌握得也会更加深刻。

  舞蹈课后服务对孩子的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只要没有严重的身体缺陷都可以学习。舞蹈课后服务最主要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过重的压力,给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舞蹈学习的很多益处不是短期就能体会到的,持之以恒才会得到更大的收获,这就需要舞蹈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静待花开。

  3. 社会的帮助和扶持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义务教育阶段舞蹈课后服务开展的现状还不是很成熟,舞蹈育人的功效还不是很显著,中小学生在舞蹈艺术课后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都很突出。

  探索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融合舞蹈,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后服务舞蹈服务模式,从而提高舞蹈艺术育人研究效果,还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扶持。比如,检验舞蹈课后服务模式的有效性需要针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开设的现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谈。首先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其次调查舞蹈活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舞蹈课后服务模式有哪些建议;最后进行终结性评判,总结出实用性较强的舞蹈课后服务模式。舞蹈课后服务模式成熟了,舞蹈育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显现出来了。

  舞蹈课后服务最重要的意义是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国舞蹈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和发扬。学生们在舞蹈课后服务中,重点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如今的中国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载体,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其中,民族民间舞蹈在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交流,是维持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要催化剂。学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小学学生深化对舞蹈的理解,传统文化可以赋予舞蹈灵魂,使舞蹈的魅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本身延续和更新的需求。”舞蹈艺术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中,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舞蹈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中小学校的大力配合、舞蹈教师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扶持。舞蹈课后服务通过舞蹈艺术传递人间真善美,发扬社会正能量,弘扬向上的价值观,将“舞蹈艺术育人理念”贯穿于课后服务全过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创新,助力课后服务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发挥舞蹈艺术独特的育人功能[J].现代教学,2015(1 1):30.

  [2]金欢.幼儿舞蹈创编艺术分析[J].戏剧之家,2022(15):133-135.

  [3]薛一村子.情感的力量,舞蹈的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情感的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344+346.

  [4]杨欣颖.体育教育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探讨——以巫家拳改编巫家操融入中小学课间操教学为例[J].学园,2019,12(20):43-44.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