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大学音乐论文 >

隐喻视域下的辩证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作者:四川音乐学院 王芙娜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点击:

  摘要:音乐教育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哲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和探究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对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埃斯特尔·乔根森(Estelle R. Jorgensen)在她的辩证音乐教育哲学中,运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对音乐教育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审美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本文将深入分析乔根森如何运用隐喻的哲学研究方法对音乐教育哲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解答,以期为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隐喻;辩证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

  在人文社科领域,隐喻被视为解释和理解各领域内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途径,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主题。“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前缀“meta-”的意思是“超越”,词根“pherein”的意思是“传送”。隐喻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对象的某些方面“转换”或“传送”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定义为“一事物借用属于另一事物的名称”(2)。将隐喻的研究方法引入音乐教育哲学,可以使研究者变换研究视角,即“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助于从另一个视角厘清音乐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助于音乐教育哲学概念化的建构,使之成为理解和概念化音乐教育的基础。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深入。

  埃斯特尔·乔根森提出的辩证音乐教育哲学观,打破了“审美”与“实践”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她在研究中运用“隐喻”这一哲学研究方法,对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检验。她认为音乐教育哲学的隐喻研究,就是寻找建立音乐教育哲学的主体与隐喻的客体之间的对应联系的方法,并试图用浅显易懂的方式,通过现象学的解释将音乐教育哲学概念化,并将其运用在音乐教育实践中。(3)

  一、审美与实践的关系

  音乐教育哲学中审美与实践的关系,可以用隐喻的方法加以解释。乔根森认为,审美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张力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两者就如同舞台上表演双簧的演员,在动态变化的舞台空间中,始终相互依存、此消彼长,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4)在看似互相矛盾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音乐教育哲学间存在着一个中立地带,即理论与实践是辩证存在的,两者既普遍联系又互相独立。每一种理论与实践在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象限和空间象限,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周而复始地无限循环。音乐教育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18世纪,美国的学校是不开设音乐课程的,学生只能去校外的歌咏学校学习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歌唱实践为主,审美理论课程和器乐课程则较少涉及。19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关注音乐理论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也随之兴起,主要是音乐理论和声乐实践并重。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则更偏重音乐理论教育。20世纪中期,受无线广播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杜威“儿童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开始增加寓教于乐的欣赏内容,这一时期审美教育成为音乐教育的重点。20世纪末,为进一步推动民权运动以来的多元文化教育,以西方古典音乐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受到抨击,实践音乐教育受到推崇。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受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若我们想寻找到一条永恒的音乐教育之路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徒劳的。

  在辩证的视角中,音乐教育的审美与实践不一定总是融合的,因为两者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结合在一起,而在其他时候则着重强调其中某一方面,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平衡。乔根森认为,辩证音乐教育哲学是以哲学的视角来研究音乐教育,以辩证的角度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以避免彻底肯定或彻底否定的片面的观点。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得到研究的灵感,最终引导他们走向不同的研究领域,但也有可能殊途同归,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研究结论。一些研究者在探索学科中存在争议、互相矛盾,甚至是悖论的问题时,仅凭借自己研究时的勇气和自信的话,可能会忽略选择具体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

  作为理论与实践最重要的结合点,课程设置需要灵活操作,不仅要将理论与实践中相互联系统一的部分运用到实际课程中,也要对存在争议的部分进行权衡与评估,使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关键的技术与思想,避免出现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中“错误教育”的现象。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对立,依然存在着可以互相沟通和协调的空间,在扩展音乐教育研究广度的基础上,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的辩证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课程设置作为辩证主义音乐教育哲学中理论与实践对立统一的实例,在实际执行中不应该墨守成规,而要不法常可,敢于挑战现状。

  除此之外,不仅理论与实践相互辩证、对立统一,音乐教师与音乐教育研究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矛盾。当音乐教育进入学校教育之后,音乐教师们更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有意识地忽略了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具有争议的问题;音乐教育研究者们则热衷于追逐并探究音乐教育中细微的、不确定的问题,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苏珊·朗格曾在她的文章中对这一现象进行批评,她认为从19世纪到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界产生了对实验室的盲目崇拜,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则是对理论研究的热衷,忽略了对实践的关注。乔根森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应当以包容、接纳的心态对待不同的音乐教育思想,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音乐教育的侧重点一直在审美与实践之间“摇摆”,这说明音乐教育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因此不存在完美的音乐教育,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思想中找到平衡点,使音乐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5)

  二、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的职能隐喻

  为什么要采用隐喻来进行研究呢?一方面,隐喻可以将新旧观点结合在一起,促进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发展。另一方面,隐喻把原本抽象的分析建立在人们共同熟悉的经验中,并以具体实例来解释,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视角和整体的把握。从隐喻的角度去解释音乐教育哲学,可以将音乐教育哲学看作一栋建筑,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者则是建筑设计师,对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概观研究和分析研究,就如同房屋的建筑设计和质量检测。(6)

  (一)建筑设计师与音乐教育研究者的隐喻

  首先,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建筑的用途,即这个建筑或这个场地将用来做什么,而不是停留在形而上的问题上,即建筑或场地将是什么样子。这种思维方式与苏珊·朗格和纳尔逊·古德曼通过符号学理论来理解音乐和艺术方面所采用的方法相同。他们关注的是音乐和其他艺术作为符号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它们的本体论的性质。其次,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使用者对建筑或场地使用的功能性,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建筑的空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分隔,使这些空间既能做到相互联系,也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建筑设计师按照使用功能在建筑里划分出不同区域或不同楼层。(7)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