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向美,向上,向未来:一个小学音乐教研组的追求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华山小学 王珊珍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11-21   点击:

  2.“多翼”:以合唱校本课程为龙头,其他多项音乐课程共同发力,形成校本课程群。器乐、舞蹈课程齐头并进,多次获区、市级奖项。其中“悠悠”直笛社团自2014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获得区比赛金奖,6次获市金奖。“彩虹”舞蹈社团2022年获市一等奖并送省参评。小合唱、口风琴社团、古筝社团、街舞等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的教研模式

  音乐教研团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体的成长。围绕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我们基于校级及以上研修项目,发挥小学科组的灵活特点,确立了可持续的教研模式:内生式的素养指向促进知识能力的融通,互联式的研修场域实现学科间的横向融通。

  1.“内生式”研修素养指向

  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去向何方是关键的航向问题。综合考量教师发展的一般诉求,立足本学科特色,我们提取了教师素养发展中的教学素养、科研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作为音乐教研组的研修指向。一切教研活动设计都围绕这三大素养策划。围绕科研素养开展教学论文指导、教学案例撰写、青年教师课题设计等。聚焦专业技能素养开展和声编配小研讨、即兴伴奏小研讨、合唱指挥研训等。着眼教学素养开展主题式听评课,一课三探等活动。比如围绕合唱创编,本组开主题教研,集体创作的《小希望》获区一等奖;金秋雨老师编写的合唱歌曲在2021年市区合唱展演中大获好评。

  2.“互联式”研修场域支持

  我们在研修的场域中不断寻求最佳方式,进行多种场域的灵活切换。

  (1)双线互联:即“线下+线下”,发挥小学科组人少灵动的优势,线下聚头方便,线上交流也便于意见集中。

  (2)学科互联:教学是相通的。我们主动走进其他学科的课堂,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组织,观察学生状态,再反观音乐课教学,实现转移。每学期我们与其他组开展一次学科融合式主题研讨活动,有听课、评课,也有关于校队带训等疑难问题的研讨。

  (3)校际互联:利小学科组灵活机动的特性,与城区周边学校不定期开展校际联谊,实现校际间的破壁教研,汇聚更多的教研智慧。

  3.坚持每日25分钟的“读想”时光

  教学之余,我们深刻意识到不仅要会吹拉弹唱跳,还要能说会写。我们自动发起“每日25分钟读想时光”,通过阅读不断丰厚自己的内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等杂志成为组内每个成员每日的必修课。正因为坚持研修,小小音乐组成为学校教科研大户,音乐组课题成为学校有史以来课题获奖的最高奖次。组内每位成员都有市级论文获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儿童音乐》三大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因为有了向美、向上、向未来的目标追求和实践呈现,我们教研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研组拥有宁波市名师1名,区学科骨干1名。工作六年的两位年轻老师分获区教坛新秀一、二等奖,并于去年和今年在强手如林的校内各学科选拔中被评上区管校聘骨干。年轻教师金秋雨披荆斩棘,于2022年获得宁波市音乐优质课一等奖。王珊珍老师成为市钱湖美育倡行团成员,区音乐兼职教研员,区教科研共同体组长。4位教师100%的区、市教坛新秀,100%的骨干占比,这在全区各校音乐学科甚至其他技能学科中也属凤毛麟角。音乐组曾获宁波市艺术教育晨风奖先进单位,音乐学科被评为北仑区品牌学科,北仑区学科孵化基地,在北仑区教研室组织的音乐教学质量抽测中名列前茅并于2021年成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在2023年宁波市音乐学科教研组建设交流活动中,教研组作经验推广,年轻教师参加现场论坛,并做现场教研展示,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一致好评。

  以价值引领教研团队发展,以质量观、课程观、科研观规划成长路径,我们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开发,至学校音乐文化,贡献音乐教研团队的能量。向美,向上,向未来!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