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指向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提问策略——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为例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郑下雯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对音乐作品的描述浮光掠影,欣赏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深度。此案例教师通过层层追问,如同给学生一把放大镜仔细审视音乐作品的每-个细节。学生的思维“剥笋”似的渐渐深入,理解力逐步提升。案例中教师从感受到的画面这样一个最简单、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出发,通过一个个追问,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拓展思路,活跃思维。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往更高层次上的思考,提高音乐理解力的深度与广度,激起思维的火花。

  4.面向全体的开放提问,培养创造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艺术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的要旨是创造,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的提问需要关注每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中产生的个性化感受,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实现在音乐感知、体验、理解时产生独特而有个性化的反应和认识,以及在表现过程中富有创意的演绎上与表达。因为个性,所以要面向全体,进行开放性的提问,这对学生创造性潜质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引子部分,教师提问:“你能来模仿一下魔王这个角色吗?”学生有的拍凳子,有的跺脚,有的捶胸………用各种创意来模仿魔王登场的样子和声音。第一乐段,教师创设了王子和少女舞蹈情境,提问:“请你想象一下他们共舞的画面,你能创编歌词来演唱,或创编一段舞蹈来扮演不同角色,或用小乐器来演奏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自己进行创作。第二乐段,感受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后,教师提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通过这段音乐的聆听,你有什么发现?99有的学生从舞曲风格出发,发现节奏急促、感情强烈、速度很快的特点;有的从图谱中出发,发现不同颜色、形状,随即就有其他学生补充概括出有3个不同的乐句、乐段的结构是ababc;有的发现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完全不同……

  学生音乐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创意实践中发展,是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一方面是能进行艺术创造、创新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是将艺术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为生活创造艺术美的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案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的探索与创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音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创编舞蹈或歌词等,在舞蹈、小乐器、角色扮演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中进行创造性的演绎与表达,即音乐的二度创作。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关注音乐的角度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广泛的反应范围,除了认知,还包括情感表现、移情作用、态度和价值观等。我们要利用音乐欣赏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胡庆芳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杜宏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音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