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凤环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

  摘要:音乐是一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课程。在优美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中,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其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以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和身体的发展规律为基础,探索了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努力将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之美的同时,更好地接受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音乐

  音乐学科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性。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们可以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精确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比较强烈,如果教师不能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一些创新,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淀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不断继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1. 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完全激发起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还不够成熟,但他们的好奇心却要比初高中生要强烈得多。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本来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快速进入音乐课堂,并在多姿多彩的音乐作品赏析中,逐渐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致,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与感受,学生的音乐素质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进而提升课堂品质。

  2. 传承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瑰宝,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将它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提升,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3. 使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方式,反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学习主体性,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然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让我们知道,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在被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其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被培养。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应该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很好地克服课堂教学僵化的现象,使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将中华优秀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音乐眼界,促使他们从更高层面、更多角度去思考所学音乐,从而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实质。

  4.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学生的审美欲望完全激发出来,让他们在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从音乐中获得的那种特殊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人格的同时,还能明显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不管在哪个时期,学生们对流行音乐大多表现出了狂热的态度,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于事物好坏的判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现,因此很容易被流行乐曲所影响,而对音乐课程中较为经典和高雅的曲目却不太喜欢。但是,在引入传统的音乐文化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让那些喜欢通俗音乐的学生,开始慢慢地学习欣赏优雅的音乐,并感受那些音乐中所包含的独特之美。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学习如何创作美,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观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音乐教育普遍不受到重视

  在小学课堂中,音乐作为一个非应试学科,不能直接推动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往往被忽视。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更容易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一笔带过的辅助教学。但是,在现实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实践的教学内容,但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了音乐教育的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一些教师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会过分重视对音乐的理论知识的讲解,造成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对音乐的综合理解上不能获得很好的提高,不能利用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正是对外部环境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时期。尽管音乐教育的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但传统的音乐文化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不相符。此外,在目前的教育思想中,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灌输式”的教育。在这种课堂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学生会慢慢地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无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情绪,还会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1. 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音乐的背景故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迅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为学生创造出一种音乐教育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音乐作品来源于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生活中所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与音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演唱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湖上嬉闹的喜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到校外郊游,让他们的喜悦情绪充分渗透到歌曲的歌唱之中。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们还可以将与歌曲主题相近的诗词歌赋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将这些诗词进行重新改编,形成乐曲,学生们在体会到音乐作品丰富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将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2. 以音乐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小学生具有多动、喜欢玩耍的特征,因此,采取死板的教育方法,生搬硬套地教授教科书上的内容,一定会让他们觉得单调无味,从而对课堂的学习产生厌烦。而在课程中,结合诗歌和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种简单、活泼的方式,让幼儿在了解相关的乐理的基础上,体会到乐理的深邃与迷人。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